刘泾
葛仙坛 谢公好登山,折屐第三谷。 麻姑乃不到,颇负登山足。 寒杉鸣古珰,涧道泻淙玉。 筇竹白接䍠,吾将追往躅。 注释: 1. 谢公:指谢灵运,南朝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喜欢登山,常常到山中去游玩。 2. 折屐:意思是把鞋子从地上捡起来,表示不走了。 3. 麻姑:传说中的仙女名。 4. 麻姑不到:意指麻姑不愿意到这里来。 5. 登山足:形容登山的脚力和勇气。 6. 寒杉:指杉树。 7.
葛仙坛 空山万幽木,弹以终日风。无弦自秋曲,奏满天地中。 爱之以心灵,听之以耳聪。道人抱琴来,此意不可通。 注释: - 空山万幽木:形容山林空旷寂静,树木繁茂。 - 弹以终日风:弹奏着终日风吹的声音。 - 无弦自秋曲:没有弦的曲子自然流淌,就像秋天的风一样。 - 爱之以心灵:用心去感受这美妙的音乐。 - 听之以耳聪:用耳朵去聆听这种音乐,使人变得聪明。 - 道人抱琴来:道士拿着琴来到这里。 -
诗句如下: 苍崖如堂水如布,桥危如绳石如锯。 桥危如绳石如锯。 不有樵夫踏破云,世间可复知深处。 注释翻译: - 苍崖如堂:形容峭壁高耸如堂宇一般。 - 水如布:形容水流平缓如同展开的布匹。 - 桥危如绳:形容桥梁非常险峻,像悬挂在空中的一根绳子。 - 石如锯:形容岩石坚硬,形状像锯齿一样锐利。 - 世间可复知深处:表示如果人们不亲自去探索,就永远无法了解这些地方的真正美丽与深意。
【注释】 混元峰:指华山主峰。在陕西省华阴市南,东接终南山,西连太乙山,北邻少华山,南临渭水,三峰鼎立,海拔2154.9米。古人以“天柱”喻之。 青泥:地名,今为陕西大荔县青泥驿镇所辖。 丹水:即丹江。 含英:谓含有花朵。 绝尘:超俗。 喧:喧闹。 杉松:杉树和松树,常绿乔木,多生于山中。 人立:直立。 【赏析】 这是一首咏华山的诗。首联描绘山峰高峻突兀,难以攀登,诗人用“青泥切石剑无迹”
【注释】 韩溪:今名新安江,在浙江上游。 题韩溪(1) 豪杰相从意气中,怜才倾倒独萧公。 后来可是无奇客,东阁投名尚不通。(《全唐诗》卷六五○)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点明“题韩溪”之意,次句以萧公自指,表明自己的志趣所在;三、四两句则抒发了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感慨。 “豪杰相从意气中”是诗人对自己怀有的豪迈壮志的自我描述。“意气”一词常用来概括诗人那种昂扬向上
【注释】 留题钓台:在浙江桐乡市西南的西塘。唐严光曾在此隐居,后被光武帝召用为谏议大夫。元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字。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年间(713—741)游钓台时所作的。钓台山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隐居之所。 水绿山青人可知,不知生气得之谁。 “水绿山青”二句,意思是说:钓鱼台的山水,绿波浩渺,青山郁苍,人们当然知道是范蠡隐居的地方。但不知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是从哪里来的? 钓竿已属严家事
【注释】: 石洞门:指石洞中的门,即石室。石洞是道家所讲的仙境。 未逢仙手破天荒:没有遇到能破解天地间的奥秘的仙人。 披云第一章:推开云雾露出山门。披是推开的意思;云是云雾,“第一章”是指山门的第一扇门。 它日爱奇思谢客:将来有一天喜欢奇思异想的人会谢绝来客。 却须因事忆刘郎:但须在事情上想起刘郎,即刘安。刘安是淮南王,他曾经做过许多奇异的事,后人把他比作神仙。谢客,谢绝客人,即不与宾客来往。
注释:石洞门,指山中石洞的门户。 密竹流泉不居热,深山中的竹子和流水声,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洞门深沉风雨歇,石洞的门深而又幽静,风雨之声也随之消失。 洗出清明快活天,洗涤后的空气清澈透明,仿佛是快乐的天堂。 醉弄江南谢家月,沉醉在江南的月光下,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石洞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通过对密竹、流泉、清风等元素的描绘
青城山 拔地山争秀,藏天谷受虚。 云开西蜀后,木老避秦初。 注释:1. 拔地:形容高峻挺拔。2. 山争秀:形容山峰竞相秀丽。3. 藏天谷:形容山谷深邃幽暗。4. 虚:指山谷空阔空旷。5. 云开:云雾消散。6. 木老:树皮老化。7. 避秦:避开秦朝的暴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青城山的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通过对山峰、山谷、云雾和树木的描写,展现了青城山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注释:仙都山的石城云屋环绕着浮丘,正是仙人曾经居住过的括州。会掷仙图争少胜,不知道身已经到过洞天游历。 赏析:诗中描写的是仙都山的景象。首句“石城云屋抱浮丘”,描绘了仙都山的壮美景色。第二句“正是真人旧括州”,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的敬仰之情。第三句“会掷仙图争少胜,不知身已到洞天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描绘仙境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