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青
【注释】 兴化军:即兴化府,治所在今江苏泰州。第八十三:指第八十三位官员。旗颂:官服上所绘的纹饰。“离城”四句:写离城后所见景物。暗愁:心中忧愁。信马:随意放马。风扫晓霜林木迥:早晨刮起风来,把树林中的露珠扫落一空。迥,通“竟”,尽,全。汀岸:江岸,水边。火生微:指星星点点的灯火在夜幕降临后渐渐亮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任地方官告别故乡时的情景。首联写离别时的愁绪,二
【注释】 ①第八十一雪峰典座颂:即《第八十一颂》。《八仙庆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译文为:一钵盛来,一无所有,怎比得上香积寺里的珍奇之物;日月同轮,却永远照不到人间,木人跳舞挥袖,向着红炉。 ②“满钵”,指装满钵的佛家供品,如鲜花、水果等。 ③“苏”,即“酥”,指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时用的酥油灯。 ④“日月并轮”比喻太阳和月亮。 ⑤“木人”即木偶。 【赏析】
注释:野火燃起时,大地焕然一新,至今烟雾缭绕,雨水稀少。旱地上的荷花红艳如火,遮住了太阳和月亮,无根的树木却长出了翠绿的树叶,形成一片荫凉之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诗人以野火烧后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世界。诗中通过对比,突出了旱地荷花的美丽与坚韧,以及无根树木的顽强生长。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和活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
注释:国师召唤侍者,重言(重复的话)不合适吃。 他耳朵又不聋,自己又无处躲雪。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述国师和侍者的对话,揭示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国师在呼唤侍者时,用“重言”来表示对侍者的不满,认为他们的言语过于啰嗦。而侍者则回应说,自己并没有听错,只是觉得有些冷,所以没有躲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批评和嘲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崇福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宽廓言时不犯舌 2. 清风高韵碧云斜 3. 石人贪话西峰事,不觉东岩起雾遮 译文: 1. 宽广的胸怀包容了世间的一切,言辞平和而不触犯他人。 2. 清风拂过,高远的韵味如同碧空之下的云朵倾斜。 3. 石人(指僧人或修行者)沉醉于讲述关于西峰的故事,以至于不知不觉中,东岩的云雾开始弥漫遮挡视线。 注释: 1. 宽廓
第七十二天彭当户颂 白云时映旧山青,竹锁薄烟露几茎。 在静谧的夜晚,我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上,远眺着那曾经熟悉的山峰。云雾缭绕,仿佛轻抚着那古老的山峦,白云时而映照出山峰的青翠,给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竹影婆娑,薄雾缭绕,露水点缀着竹子的每一根枝条。这些自然的景象,让我不禁想起了故乡的山水,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乡愁。 虚室夜寒秋月迥,雁回遥听可三更。 夜深了,月光洒满大地
诗句如下: 一曲两曲深夜弹, 松风和雨遇前山。 可怜卞玉离荆岫, 谁是知音却取还。 注释: 1. 一首或两首:形容琴声悠扬动听。 2. 深夜:指夜深人静之时。 3. 松风和雨:形容夜晚的风和雨。 4. 前山:山的前面,这里指山的前面有松树。 5. 卞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6. 离荆岫:离开荆山的山峰。 7. 知音:指懂得欣赏自己才华的人。 8. 却取还:意思是放弃或者收回的意思。 赏析:
【注释】 梁山道场颂:指《登科记考》卷三十二载:“梁山道场,即登科后赋诗之地。……有唐崔颢登科后题其壁曰:‘日出东海边,春来长安道。借问燕家儿,年几何了?’” 路穷岸仞:路到尽头是岸,山崖峭壁高峻如刃。 问山翁:向山中隐士询问。 别指岩西岭近东:别指岩西边的岭近在东边。岩,山峰。 拟进雾垂岚气重:准备进入浓雾之中。岚,山间云雾。 回头顶见太阳红:回头仰望头顶,看见太阳映红了。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赏析类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诗歌的思想主旨和情感态度,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巍巍峭迥出云霄”的意思是:山势高峻陡峭,从云端突兀地耸立出来。“顶锁水寒势外遥”的意思是:山顶被云雾笼罩着,好像被冻结了一样,在远方显得那么遥远。“坐观四望烟笼处,一带青山万水潮”的意思是:我静心观察四周,烟雾弥漫的地方,是连绵不断的青山和奔流不息的江水。 译文
【注释】第八十二德山上堂颂: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这首诗中赞美了佛教中的金刚力士的形象。 金轮微动吼乾坤,稍逆金躯草卧身。 更欲发言来拟问,悲风吹尽四绝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金刚力士的英勇形象,赞美了金刚力士的威猛与刚毅。诗中的“金轮微动吼乾坤”,描绘了金刚力士的威猛形象。而“稍逆金躯草卧身”,则是金刚力士的英武形象的另一种表现,他的身躯虽被草覆盖,但仍有威武之气。接着两句“更欲发言来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