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青
注释:第六十五大随证龟颂 六耳同谋事可成,直言方表赤心人。 室中灯焰谁来拨,白发童儿两鬓新。 译文:六个耳朵一起商量事情可以成功,直言不讳的人才能表达出真挚的心意。 房间里的灯火是谁来拨动?白发的小男孩两鬓却是新的。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场景。它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那些勇于直言、敢于担当的人们的赞美之情。诗中的“六耳”象征着那些善于观察
【注释】 重峰:层层叠叠的山峦。层仞:重叠的山峰。塔锁深云:高耸入云端的塔。 松声:指松树发出的声响,也指松涛。万:极言其长。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游览南岳衡山时所作,赞美了衡山的自然景色和悠久的历史。 首联:“重峰叠嶂插寒空,塔锁深云势莫穷。” “重峰”形容山峰连绵不断,一重接着一重,层层叠叠;“层仞”则形容山高峻,如同一层又一层地垒砌起来。两句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山峰,直插云天
第六十三九峰龟毛颂 等闲不语未逢人,语便伤直似太亲。 不顾火中鸾凤息,惊他石虎暗生嗔。 注释与赏析 - 诗句一:“等闲不语未逢人”描述了诗人在平静的生活中,不轻易与人交谈,保持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 诗句二:“语便伤直似太亲”表达了说话直率可能会伤害到别人,但诗人认为过于亲近也会让人感到不适。 - 诗句三:“不顾火中鸾凤息”描绘了诗人不顾危险,像鸾凤一样展翅高飞的形象。 - 诗句四
投子三身颂 探索佛教神秘世界 1. 诗句原文 2. 译文 3. 关键词注释 4. 赏析 诗句原文 ```plaintext 三身说法问端由,弹指轻轻海岳收。 金锁塔开红日像,夜深人笑碧峰头。 ``` 译文 ``` 佛身三种不同表现:说法时问端由,瞬间能将大海和高山纳入掌心中;开启金锁塔时,红日仿佛在眼前升起的佛像上显现;夜深人静时,在碧绿的山巅之上,人们笑声回荡,犹如佛的慈祥。 ```
诗句释义: - 雪峤层层翠锁深: 描述雪景中山峰层层叠叠,如同绿色的锁链一样紧密。 - 风生寒岫结重云: 风吹过寒冷的山峦,形成了厚重的云雾。 - 夜来丹凤冲霄汉: 夜晚时分,有一只神鸟(丹凤)飞过天际。 - 听晓樵人逐雁群: 早上时,听到砍柴人追逐一群大雁的声音。 译文: 在雪峰上,层层叠叠的山峰如同绿色的锁链般紧密相连,随着阵阵寒风,云雾缭绕。夜幕降临,仿佛有一只会飞的神鸟(丹凤)冲破天际
注释: 1.未语难明迷悟情: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已经难以说清楚对佛理的理解和认识。 2.发言方表赤心人:一旦开口就表明自己是个诚心向佛的人。 3.只知进步求名玉:只知道努力修行,追求成佛的名誉。 4.争信灵苗不受春:难道相信佛性在春天里就能发芽生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通过描述禅师和僧人的对话,表达了禅者的心路历程。诗中描绘了两位禅师之间的对话,一位禅师尚未开口
《第五十一仰山山河颂》是一首宋代诗人释义青的作品,诗句如下: - 一句称提万象分,摩竭空自掩重门。 - 当初衲子微开眼,插箸炉边当火焚。 接下来将简要探讨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1. 意象赏析: - 万象分:此句描绘了一幅宇宙万物各归其位,和谐统一的画面。万象指的是世间的一切景象与事物,此处“分”意味着它们被明确地归类或区分开。这种描述可能象征着宇宙间的规律与秩序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亲切曾伸问老翁,东山歌唱北山吟。 - 亲切曾伸问老翁:表达了诗人对老翁深深的关切和询问。 - 东山歌唱北山吟:描绘了诗人在东山高歌,而北山则低吟的情景。 弄潮须是江吴客,别语还他汉地人。 - 弄潮须是江吴客:暗示了诗人是江南的客人,擅长于水上活动。 - 别语还他汉地人:表现了诗人对汉族人的尊敬,愿意用汉语与他们交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与老翁的对话情景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关键词的解析: 1. 诗句释义: - 梁国令他魏国愁:这里的“梁国”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地区,而“魏国”则可能是指另一个国家。这两句可能表达了某种政治或军事上的紧张关系,使得两个国家之间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 渡江投水暗随流: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场景,可能是某人在渡过河流时,选择了顺流而下,而不是逆流而上。这个动作可能象征着顺应潮流
【注释】 知道:知晓。还他:归还。潦倒翁:指苏轼。 亲言相指:亲手相指点。自匆匆:自己匆忙离去。 关山路远重须去:因为关山道路遥远,所以必须前去。 一径长途君任通:一条小路长而远,你只管通行吧! 【赏析】 此诗是苏轼写给朋友赵秉文的一封信。赵秉文当时在河北做官,因与苏轼意见不合,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苏轼在信中表达了对赵秉文的关心和劝勉,希望他能安心任职,不要过于焦虑不安。 首句“知道还他潦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