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君玉)
【注释】 1. 拾薪(xiān)女:指打柴的妇女。 2. 风叶狂飞面:狂风卷起树叶扑向面部。 3. 霜藤短刺衣:寒风使藤蔓结霜,其刺扎着衣服。 4. 杨柳眼:柳树的嫩芽,比喻年轻貌美的姑娘。 5. 留取望郎归:希望你早日回家。 【赏析】 《拾薪女》这首诗描写一位拾薪女,在狂风中劳作的景象,以及她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关键词“风叶”
【注释】 微月:淡淡的月光。人生影:人的影子,比喻人生的苦闷、忧愁等。轻风:轻轻的风。船弄波:船儿在水波中起伏摇曳。明朝:明天。夜直:夜晚值班。凉爱北湖多:喜欢北湖清凉宜人的景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诗歌。诗人用“微月”“轻风”“船”“波”等意象描绘出了一个清幽静谧、宁静美好的秋夜画面。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注释: 醉着身子睡在屋檐下,睁开眼来只见菊花黄。 把很多花瓶放得满当当的,与花儿一起收散出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赏菊、爱菊的诗。首句是写他醉卧屋庐下,迷糊中见到开眼的菊花黄;次句是说他把很多花瓶都装满了,与花一起散发的香气,都是从花里来的,这两句表现他对秋菊的喜爱之情。第三句写他喜欢收集菊花的香气,以香自娱,这也是他赏菊时的感受。全诗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注释】 东山:作者的故乡,在今江苏常熟县东南。急图:急切地想要实现的抱负。千峰万壑:指山峦叠嶂、峡谷纵横。黄鸟:黄色羽毛的鸟儿。待我归来借一隅:等我回来时,请你借给我一个地方栖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春天由东山东归后写的一首七绝,写自己急于要回故土的心情。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东山秀丽多姿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思念;后两句
【注释】 齑汁:用蒜和肉末等调成的糊状食品。雪中无此美,悦茶独享其味。 悦茶:指茶。孤梦绕铛飞:形容饮茶时如在梦中。 直寻阳羡山头路,春月生时负担归:直指去往阳羡山(在今江苏宜兴)的路;春月生时,指春天的月光;负担,指茶叶。 【赏析】 《咏茶》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以“悦茶”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句“齑汁雪中无此美”是说,即使是最普通的调料也比雪还要纯净
注释:西山正可悦,薄暮作鸦青。 西山的景色让人感到愉悦,夕阳西下时西山被染成乌鸦般的青色。 吟苦人初瘦,斜阳上竹屏。 苦苦吟咏的人开始消瘦,斜阳映照着竹子屏风。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山晚景的诗歌。首句“西山正可悦”,表达了诗人对西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二句“薄暮作鸦青”,描绘了西山在傍晚时分被染成乌鸦般的青色,富有画面感;第三句“吟苦人初瘦”,写出了吟诗之人因长时间吟咏而产生的身体疲惫
注释:竹子的形态像草书,杂乱无章,难以辨认。我怀疑是在风中雨雾中看到的,像是醉了一样,仿佛在潇湘江上。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竹的诗。诗人以“草书”比喻竹的姿态,用“历乱不成行”来形容竹叶的杂乱无章。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将竹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竹林图 赏析与诗意解读 1. 疏眉短发开生面,此是嵇公彼是刘 - 注释: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竹林景象,诗人以疏眉短发形容自己,展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气质。"此是嵇公彼是刘"则巧妙地将诗人自己与历史上著名的竹林贤士嵇康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2. 竹外斜阳高几许,让他塞马饮春流 - 注释:诗人继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竹林图景。“竹外斜阳”意味着竹林之外,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
翻译及注释 闻泉:听到泉水的声音。 心胆当年大,龙门听万雷。:形容当时听到的声响非常巨大,就像在龙门上听见了万雷轰鸣。 细泉今日志,声到竹间来。:现在听到的是细小而清晰的泉水声,声音仿佛从竹林之间传来。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当年”与“今日”,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心境的变化。诗人回忆过去时,心情极为震撼,仿佛置身于声势浩大的龙门之旁;而今天虽然环境宁静,但所感受到的泉水声却更加细腻、清晰
醉眠竹下作四虚吟 衣以藕丝作,扇将鸾尾编。 酒应槽碧海,人是簟青天。 释义:衣服是用莲藕制成的,扇子是用鸾鸟尾巴做的。酒就像大海一样宽广,人就像蓝天一样自由自在。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中醉酒后慵懒地躺下,身着藕丝衣、手持鸾尾扇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竹子、荷叶等景物与人物形象巧妙地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同时,诗歌还通过对“酒”和“人”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