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君玉)
【注释】 落日:太阳落山,傍晚时分。扁舟:小船。梦中:如在梦境。五湖:指太湖的五个湖,即太湖中最大的东、西两个湖和北岸的几个小湖。沙客行相语:沙洲上的行人互相交谈。明日:明天。开帆:启航。有好风:有顺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太湖口时写的。诗的首句写日暮江上的情景,次句以“江南人在五湖东”一句过渡到第二句,写听沙洲上行人闲谈。第三句点明听谈的原因,第四句写第二天启航的希望,结末两句又回到眼前
【注释】 ①过淮河:即《渡淮歌》。 ②朔风:北风吹。 ③鸣鼓:击鼓,古代行军或作战时,击鼓为进军之号令。 ④寒川:寒冷的河流。 ⑤西指:向西行进。 ⑥天:这里指淮水。 ⑦十万人家:形容人多。 ⑧杨柳树:指淮河岸边柳树。 ⑨青眼:眼睛明亮有神。 ⑩新年:新年伊始,指春节。 赏析: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描写了淮河边人民在寒冬中迎春的景象。诗中通过描绘淮河两岸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注释】: 冰霜入浆不柔匀,万杵边头闻不闻。(捣衣妇)捣衣妇女。 二十年来辛苦手,定无春笋得还君。(诗的结尾两句)“春笋”是比喻。诗人的妻子在诗人外出期间辛勤操劳,而她却不知丈夫已远行他乡,所以用“春笋得还君”来形容妻子的勤劳与贤淑。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念远征丈夫的诗。 首句写捣衣妇在寒风凛冽中捣练时,发现冰霜已入浆中,于是更加用心地去捣,以致连“万杵边头”也听不见一点响声了
注释: 南寺游,其三:南寺游览的第三首诗。 月峰山意何太古:月峰山的意境多么古老。 百柞千松挟双庑:百棵柞树、上千松树夹着两间屋檐。 归时巷犬无警声:回到家时,巷口的狗不再叫唤。 长竹篝灯送明府:拿着长长的竹子做的灯笼送别明府(这里指诗人自己)。明府:旧时对地方长官的称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寺游玩时的第三首诗。诗人通过对月峰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
【注释】 南寺:寺庙名。玄:佛教语,玄妙、玄理。休暇:闲暇。明目:指眼力好,能看见远处的景物。吾民:我的老百姓。 【赏析】 此诗首联点题。“郡中”,指作者居住之地。“休暇一探玄”是说在闲暇的时候到寺庙里去参悟佛教玄义。 第二联写诗人游山观景,开阔视野。“万事关心未了然”是说诗人对世事的关心还没有弄明白。 后两句写登高远望,看到远方炊烟稀疏,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开阔,语言平实自然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梅尧臣。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诗题“赠李先生楝塘”,意在赞美楝塘之美。 全诗如下: 赠李先生楝塘 楝塘仙几在人间,野气春阴水一湾。 小艇不量轻与重,晚来撑出载青山。 注释: 1. 楝塘仙几:指楝塘边的仙几(一种船) 2. 楝塘:地名,位于今天的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3. 野气春阴:春天的气息,和煦的阳光下的阴霾 4. 水一湾:指楝塘边的水波,像一弯新月 5. 小艇:小船
【注释】 竹乡卷子:这是一首咏竹诗。卷子:指卷轴,即诗文的载体。 太行山高扬子深,一分平地直千金。 太行山高扬子深:太行山(在今山西境内)和扬子江(古称长江)都十分险峻。这里比喻诗人的家乡地势险要,自然风光壮丽而秀美。“一分”指十分之一,形容十分之一寸的平地价值千金。 便须种竹三百个,中起诗楼卧晚阴。 便须:就应当。种竹三百个:以种竹子的数量为题。三百个,数量词,表示多。中:中间。起:建。诗楼
注释: 白草:即指白色的野草。寒烟没烧痕:形容野草被寒风吹倒,燃烧过后的灰烬已经消失不见。鸬鹚(núcí):即绿鹭,一种水鸟,羽毛翠绿。有柴门:指有柴火做门的门。直河:一条弯曲的河流。莫道:不要说。无关束:与外界无关。一曲:一段。几村:几个村庄。赏析: 白草在寒风中摇曳,仿佛是被烧过的痕迹已完全消失,而远处飞去的鸬鹚却带有一种生机和希望。第二句写物,鸬鹚飞过的地方,有一扇柴门在等待。第三句写人
【赏析】 此诗是一幅清新秀美的秋景图。首句写雨洗青天,风扫尘世,为下文描绘秋高气爽的景色打下了基础。次句写秋来山水澹于人,既点题中的“秋”,又写出了秋日的清朗明净,给人以恬静、宁静之感。三、四句则描写江南水乡采菱的画面:“谁家”两句,以鹅鹳鸣双桨的动态勾画出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画面生动、逼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写诗人在秋色中采白苹的情景。诗人在秋风中漫步,来到江边,看到一片片白蘋
【注释】 作花:开花。墓树:坟旁的树木。 莫作坟前树:不要做坟墓旁边的树。 三月清明便化泥:到了清明时节,就要化为泥土。 犹道春来愁尚浅:还说春天来了,我的忧愁还不深重。 黄昏添上子规啼(zhī):黄昏时分,子规鸟又在叫了。子规鸟是杜鹃鸟的别称,常在暮色中啼叫。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于生死、荣辱的看法。诗人认为活着的时候应该有所作为,不应沉湎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荣辱得失的患得患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