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光
艰难何处寄征衣,未晓家山信是非。 留得天涯秋意苦,数声刀尺万家机。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艰难何处寄征衣” - 困难之处:这里的“艰难”表明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难困境。 - 何处寄征衣:指的是诗人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为家人寄送衣物。 2. “未晓家山信是非” - 未知的家乡:可能意味着诗人对家乡的情况不了解或有所顾虑。 - 是否真的如我所愿:表达了对远方家山的真实情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注释】 和:应和。百苦吟,即“苦吟”,指苦思苦想。原韵:即原作的词调,即“百字令”。 拘项:约束、限制。 连环深锁欲何凭,引领青天骨自棱。 此法岂为吾辈设,书生强项断长绳。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束缚思想的批判。 诗的前两句“连环深锁欲何凭,引领青天骨自棱”的意思是:我被各种思想束缚,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像被重重的链条所束缚。然而,我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
【注释】 和百苦吟原韵:这是作者在《雪浪轩集》中自撰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和”为韵。 絷足(zì zú):束缚住脚,比喻受到限制。 邯郸学步:战国时赵国人走路姿势难看,有人教他向人学习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态给丢了,成了个大瘸子。比喻盲目模仿别人,结果不但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一息:一会儿。 千里:形容马跑得很快。 今同凡马看:现在和普通的马一样
和百苦吟原韵 其三十一,吏稽。 在清代的诗坛上,王龙光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造诣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首《和百苦吟原韵 其三十一 吏稽》展现了他对官场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公正与廉洁的强烈呼唤。 “难里羞将面目呈,福堂苦尽羽毛轻。”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官场的众生相:官员们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持原则,他们的面容虽显羞涩,但内心却充满了勇气和决心。他们如同羽毛一般轻盈,随时准备承受命运的重压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第1句:“肠断寒宵角数声,天涯凄切倍关情。” - 注释:在寒冷的夜晚,听到远处传来的角声,让人感到无比的悲伤和孤独。这种声音让诗人感到更加孤独,因为他知道这种声音可能来自远方的朋友或亲人。 - 赏析:这句诗通过角声来表现诗人的孤独和凄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或亲人的深切思念。 - 第2句:“此身不是防边客,莫认羁囚当戍兵。” - 注释
夜查,这一传统而重要的安全措施,通过在夜间进行的巡查和监督工作,旨在保障社区的安全、秩序以及卫生。其意义不仅在于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更体现了对居民生活品质的关怀与保障。 诗句原文如下: 狰狞燃火到床间,叫应分明上铁环。 吾辈不为无义汉,尽教狼籍鬼门关。 “狰狞燃火到床间”描绘了一幅夜晚景象,火光照亮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狰狞”形容火灾时的凶猛,而“燃火”则直接点明了活动的性质
``` 炮警 万火鸣雷声彻天,惊闻消息走狼烟。 海邦莫道无防御,刮地煎砂已数年。 赏析: 该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混乱与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破坏的强烈不满。诗中提到“万火鸣雷声彻天”,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混乱;“惊闻消息走狼烟”,则传达了战火连天的紧迫感。此外,诗人还强调了国家防御的重要性:“海邦莫道无防御”,意在提醒人们要重视国防建设,以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整首诗语言简练
枯肠 笔砚抛残已数年,青缃图史委烽烟。 寒儒虽在书遭劫,藉有同心叩腹便。 注释:已经多年没有用笔砚了,青黄色的书籍和史籍已经被战火烧毁。作为一个寒门书生,虽然遭受到这样的灾难,但是仍然坚持读书学习。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讨论学问,互相激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和百苦吟原韵 其三十二 卒狞》。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鬼物三年迭作群,画图水陆日纷纭: - 鬼物三年迭作群:描述了鬼怪或神秘事物连续不断地出现,如同一群。 - 画图水陆日纷纭:描述画作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场景,包括水路和陆地,并且这些场景非常复杂。 2. 他时若现轮回相,只恐阎浮我是君: - 他时若现轮回相:指在未来如果再次显现出轮回相(即转世投胎的场景)
注释:道路传来斗力微的消息,依形窃响是还非。 先声草木皆行阵,螳臂应须早见机。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争中的忧虑与担忧。诗人以风鹤为题,描绘了一幅战争的景象。诗中“路”指战场,“惊传斗力微”指的是战争的突然爆发和残酷性,“依形窃响是还非”则是对战争形势的一种描述,暗示着战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螳臂应须早见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认为人们在战争中应该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