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吏巡行夜聚牌,梆锣断续乱长街。
愁中但觉声凄绝,总向风波恼客怀。
注释:关吏在夜间巡行,敲打着聚牌,声音断续地在街道上响起。在这忧愁的时刻,只觉得这声音是如此凄凉,总被风波所困扰,让我感到烦恼。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夜晚巡逻的诗。诗中描写了关吏的巡逻声和诗人的心情。关吏的巡逻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而诗人却感到愁绪难解,总被风波所困扰。整首诗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关吏巡行夜聚牌,梆锣断续乱长街。
愁中但觉声凄绝,总向风波恼客怀。
注释:关吏在夜间巡行,敲打着聚牌,声音断续地在街道上响起。在这忧愁的时刻,只觉得这声音是如此凄凉,总被风波所困扰,让我感到烦恼。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夜晚巡逻的诗。诗中描写了关吏的巡逻声和诗人的心情。关吏的巡逻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而诗人却感到愁绪难解,总被风波所困扰。整首诗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注释】 淋霪:久雨连绵不断。 东阁报公孙:泛指为官者。公孙,指公卿大夫的子弟。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百苦吟原韵中的第二首《瘴雨》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平仄相间,对仗工稳,音律和谐。 “淋霪瘴雨势倾盆”,写诗人所居之地,时值久雨,滂沱而下。“瘴雨”是岭南地区的特有名词,指因热带多湿气候而产生的瘴气所致的雨,即瘴疟之病的由来。“势倾盆”,形容雨势之大;“无多热气存”,表明雨后空气清新凉爽。两句中
和百苦吟原韵其十六蓬首: 诗句释义与翻译 赏析与注释 1. 诗句原文 老去空惊两鬓丝, 萧萧对镜漫披离。 婆娑犹足高千丈, 长叹中宵恨自知。 2. 词语解释 - 两鬓丝: “两鬓”指的是人的年龄特征,通常指人的两侧头发逐渐变白的部分。“丝”在这里形容白发如丝般密集,形象描绘了年老体衰之态。 - 萧萧对镜漫披离: “萧萧”形容风声,常用以比喻人的哀伤或孤独之感。“对镜”则是指对着镜子
挥汗成浆三伏期,阴房偏受热风吹。 如炉长日从销铄,一片冰心觉自宜。 这首诗的译文是:在炎热的三伏天,汗水滴落就像泥浆一样。房间内因为长时间受到高温的影响,变得异常闷热。太阳如同火炉般炽烈,让人感觉像是被熔化了一般。但是,我的内心却像冰雪一般清澈、坚定,这让我感到非常舒适和满足。 诗句“如炉长日从销铄”中的“销铄”意味着熔化、消融之意,描绘出高温带来的强烈热感
和百苦吟原韵 其八 泥泞 著屐东山座上红,游踪今试雨泥中。 喜来屐齿何妨折,双足强为亡是公。 注释: - 著屐(zhù jī):穿上木屐。 - 东山:地名,代指诗人所在的东山。 - 红:指木屐上的花纹或颜色。 - 雨泥中:形容行走在泥泞的路面。 - 亡是公:即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以其思想超脱世俗而知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泥泞中的行走场景进行描绘
梅雨三山瘴雾天,阴晴气候苦相连。 梅雨时节在三山地区笼罩着浓厚的瘴气,天气阴沉多雨,天气晴好时又常伴有湿气。 烂衣一束供高枕,泪落残更透破毡。 用烂布缝制的衣服做成枕头,夜深人静时,泪水滴落打湿了破旧的草垫。 注释: 1. 梅雨三山瘴雾天:梅雨是指江南地区特有的一种细雨,而“三山”泛指杭州及其附近的山区。瘴雾指的是湿热的瘴气。 2. 阴晴气候苦相连:意思是阴雨天气和晴朗天气交替出现
诗句释义: 白日经旬长自扃,抬头不放晓天青。何时一破重围怨,海国全消毒雾冥。 译文: 白日经旬长自扃,抬头不放晓天青。何时一破重围怨,海国全消毒雾冥。 赏析: 此诗描绘了连阴带来的天气变化,从白日的漫长封闭到清晨的天空明亮。表达了对连阴天气带来的变化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待
【注释】滕六:指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天南:指南方。祸胎:灾祸的根子。争战:指战争。 【赏析】这首诗是元稹在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写的,当时他因“牛李党争”而受到排挤、打击,心情十分抑郁。诗中以“冻雪”喻指政治上的斗争和灾难。 开头两句说,南方地区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灾害频繁,人们无法预测;国家的政治形势也不稳定,各种矛盾交织纷起,使社会充满了不安全感。这两句是写景,也是借景抒情
飓风 泽国秋高信海风,年年飘忽吐龙宫。 风神若解怜忠义,吹尽寒灰历劫中。 注释: 飓风:此处指台风。泽国:泛指海边的城市或地区。信:相信,以为。年年:每年、每时每刻。龙宫:神话中的龙宫,这里比喻海底的宫殿。风神:即风神,指风神崇拜。怜:同情、怜悯。忠义:忠心耿耿,讲义气。寒灰:冷灰,指已化为灰烬的事物。历劫中:在劫难逃中。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赞飓风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如下: 昏黑 夜偏油火昼偏昏,毒雾凄凄断客魂。 生死由来同梦觉,自怜栖息逊鸡豚。 注释: 1. 昏黑:形容夜晚或白天的昏暗不明。 2. 夜偏油火昼偏昏:夜晚的光线比白天更暗,可能是因为夜晚的气温较低,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使得光线无法充分散射和反射。 3. 毒雾凄凄断客魂:形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感到恐惧和不安的有毒气体,使人们感到心神不宁
注释:山城的土灶满是蒿莱,鱼鳖经过,草树堆积。不要感叹南方多瘴疠,江河日下,已经够让人悲哀的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水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山城、鱼鳖、草树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环境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艰难何处寄征衣,未晓家山信是非。 留得天涯秋意苦,数声刀尺万家机。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艰难何处寄征衣” - 困难之处:这里的“艰难”表明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难困境。 - 何处寄征衣:指的是诗人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为家人寄送衣物。 2. “未晓家山信是非” - 未知的家乡:可能意味着诗人对家乡的情况不了解或有所顾虑。 - 是否真的如我所愿:表达了对远方家山的真实情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和百苦吟原韵·其二十五邻哭》是清代诗人王龙光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痛以及对家乡的怀念。下面将逐句解读此诗: 1. 闽海心伤刀戟场:这句诗描绘了闽海地区因战争而变得荒凉的场景。闽海即今天的福建省沿海地区,这里的海域因为战争而变得不再宁静,而是充满了战争的硝烟与血腥。"心伤"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深痛楚,他对这片土地的失去感到心痛。 2. 家啼巷哭尽离亡
注释:道路传来斗力微的消息,依形窃响是还非。 先声草木皆行阵,螳臂应须早见机。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争中的忧虑与担忧。诗人以风鹤为题,描绘了一幅战争的景象。诗中“路”指战场,“惊传斗力微”指的是战争的突然爆发和残酷性,“依形窃响是还非”则是对战争形势的一种描述,暗示着战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螳臂应须早见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认为人们在战争中应该谨慎行事
泪眼难里相怜泪未干,老来无泪但心酸。 圜扉一入同盆覆,常把青天仔细看。 此诗句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伤和无奈的情感。首句“泪眼难里相怜泪未干,老来无泪但心酸。”描绘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相互怜悯的情感,泪水未干象征着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而老来无泪却反映了人生的凄凉和辛酸。第二句“圜扉一入同盆覆,常把青天仔细看。”则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持,如同被压在盆底的物体,只能仰望天空,寻找希望
枯肠 笔砚抛残已数年,青缃图史委烽烟。 寒儒虽在书遭劫,藉有同心叩腹便。 注释:已经多年没有用笔砚了,青黄色的书籍和史籍已经被战火烧毁。作为一个寒门书生,虽然遭受到这样的灾难,但是仍然坚持读书学习。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讨论学问,互相激励
【注释】 和:应和。百苦吟,即“苦吟”,指苦思苦想。原韵:即原作的词调,即“百字令”。 拘项:约束、限制。 连环深锁欲何凭,引领青天骨自棱。 此法岂为吾辈设,书生强项断长绳。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束缚思想的批判。 诗的前两句“连环深锁欲何凭,引领青天骨自棱”的意思是:我被各种思想束缚,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像被重重的链条所束缚。然而,我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