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霪瘴雨势倾盆,凉气无多热气存。
布被一床黴烂尽,漫劳东阁报公孙。

【注释】

淋霪:久雨连绵不断。

东阁报公孙:泛指为官者。公孙,指公卿大夫的子弟。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百苦吟原韵中的第二首《瘴雨》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平仄相间,对仗工稳,音律和谐。

“淋霪瘴雨势倾盆”,写诗人所居之地,时值久雨,滂沱而下。“瘴雨”是岭南地区的特有名词,指因热带多湿气候而产生的瘴气所致的雨,即瘴疟之病的由来。“势倾盆”,形容雨势之大;“无多热气存”,表明雨后空气清新凉爽。两句中,诗人将“雨”与“凉”两个意象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久雨过后清凉之感的欣赏。

“布被一床黴烂尽”,进一步描绘诗人居所的环境以及诗人自己的感受。“布被”是古代常用的一种被子,用棉、麻等织物缝制而成;“霉菌”则是由于潮湿环境导致的真菌生长,两者都代表着潮湿。“一床黴烂尽”表明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干净和舒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珍视以及对潮湿环境的排斥。

“漫劳东阁报公孙”,这是全诗的结尾。诗人以“东阁报公孙”比喻自己在官场上的工作和努力,而这种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认可。这里的“报”、“漫”都是虚词,表示诗人的无奈之情。

【译文】

连绵不断的瘴雨如倒盆般倾泻,虽天气炎热但并无太多的暑气存在。

只有一床干净的布被,霉菌也已被清除得干干净净,因此我无需再去烦心那些繁琐的事情,只需安心地享受这份清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诗人通过描绘瘴雨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琐事的厌倦和对生活平淡的向往。首句“淋霪瘴雨势倾盆”,直接点明了主题——久雨,同时用“淋霪”来形容雨势之大,用“瘴雨”来表达这种雨的特有属性。接着,诗人转而描述雨后的清爽,“凉气无多热气存”,既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第二句“布被一床黴烂尽”,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布被”代表简陋的生活条件,“霉烂”则表达了生活的艰辛。然而,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诗人却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不被外界的繁华所干扰。这种心态的形成,无疑是诗人在长期的官场生活中磨砺出来的,也是他内心的一种追求。

最后一句“漫劳东阁报公孙”,则揭示了诗人对于官场琐事的看法。在这里,“东阁报公孙”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官场上的忙碌与奔波,而“漫劳”则表达了他对这种忙碌的无奈和抱怨。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沉溺于其中,反而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瘴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琐事的厌倦和对生活平淡的向往。同时,诗人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的流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