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荣宝
【题孙高阳画鲁连先生高节书院图(戊辰-己巳)】 千古两高节,郁盘为此山。 危踪轻蹈海,浩气隘重关。 纵笔成雄直,闻风起懦顽。 何诗与刘赞,同照万峰闲。 注释: 1. 两高节:指春秋时期鲁国贤相叔孙通的“二桃杀三士”故事,以及战国时期鲁国人孟尝君的“好客礼贤”。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他们高尚的气节和人格魅力。 2. 郁盘:形容山峰重叠的样子。此句描绘了一幅山峰连绵、气势磅礴的画面。 3. 危踪
【注释】: 回薄开新运,匡扶仗老成。 回薄:即“回薄”的简称。指回归、归隐之意。开新运:开启新局面。匡扶:扶持、辅佐之意。 强起为苍生:强起:勉强起身;苍生:百姓。为:做,治理。苍生:老百姓。 作楫忧弘济,褰裳乐耦耕。 作楫:制作船桨,比喻为政。楫,通“楫”,船桨。弘济:大济天下,指施政于天下。褰裳:提起衣服,形容涉水。耦耕:男女二人并肩耕作。 遽闻大星陨,槎客自心惊。 遽闻:突然听到;槎客
注释: 次韵旭初岁暮伤乱(甲子-乙丑) 鲲击天池动,狐呼里社惊。 归人聊剪烛,穷寇敢称兵。 剑冷花难落,炉残篆尚萦。 空庭同徙倚,天半已参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岁末伤乱之时所作。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战争的景象,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孙慕韩挽歌词三首其三》是近代诗人汪荣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创作于庚午至辛未年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孙慕韩的人生轨迹及其与时代的关联。下面将逐句进行注释并赏析该诗: 1. 早岁游京邑: - 早岁:年轻时,指青年时期。 - 游:游览,此处指年轻时的行旅经历。 - 京邑:古代对京城的称呼,这里指代当时的首都或重要城市。 2. 常时接履綦: - 常时:经常,时常。 -
方旭初挽诗二首 其二 (戊辰-己巳) 有子承遗教,乘时奋武功。 终成一战霸,遂见九州同。 还卜牛眠吉,亲封马鬣崇。 莱妻此同穴,百世诵清风。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有子承遗教”:这句表明方旭初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教诲和志向。 2. “乘时奋武功”:意味着在适当的时机,方旭初积极施展自己的武力,有所作为。 3. “终成一战霸”:最终成为一代霸王。 4. “遂见九州同”:实现全国的统一。 5
春旱亦已甚,恒风更不休。 众芳共蕉萃,万窍益飕䬟。 译文: 春天的干旱已经很严重,而狂风却更加猛烈。百花争艳,但都聚集在了一株树上,万道风吹过,发出飕飕的声音。幸好有酒相伴,或许能暂时忘却忧愁。面对河流,我不禁叹息,想要渡过河流,却找不到合适的船只。 这首诗以描绘早春景色为引子,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感慨与内心的忧虑。诗中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严酷
【解析】 题孙宋若女史 画二十四孝(壬申) 大笔谁濡染,三光此照临。 森罗百史迹,直抉五经心。 运会有升降,彝伦无古今。 横流满天地,倚柱一长吟。 注释:濡染:浸染、涂染。 三光:指日、月、星辰。 森罗:森严、肃穆。 彝伦:常理、常法。 彝伦无古今:常理、常法没有古今之分。 横流:泛滥。 倚柱一长吟:倚着柱子,一声长叹。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孙宋若女史的《二十四孝图》,赞美其画之精妙
【注释】 ①瀛海:大海,这里指江湖。 ②仙侣:仙人的伴侣。 ③骚坛:指文坛。 ④逸情与云上:意谓高洁之情如飘浮于天上的白云。 ⑤高气得秋清:意谓高尚的气节令人心旷神怡。 ⑥顾我多浮艳:意谓我自惭形秽,浮华艳丽不如人。 ⑦逢君叹老成:意谓遇到你,我不禁感叹自己已步入暮年。 ⑧人琴今共杳:意谓如今人琴俱亡。 ⑨日暮泪纵横:意谓夕阳西下,眼泪纵横交错。 【赏析】 这是作者为友人而写的挽词
【注释】 壬申:指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杨云史:指杨敬之,字云史,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杜甫有深厚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流寓夔州时所作。诗人回忆与杨敬之三十年前的友谊,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全非,最后表达出自己虽身处异乡,但心安理得,不必以酒解愁的旷达情怀。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第一首中,“不见”二句写对杨敬之三十年不见,如今又见面了
【注释】 挽歌词:挽歌辞。 田边碧堂:指隐居在田园中的别墅,也泛指田园别墅。 能事:才干和本领。三绝:三绝是三种高超的才能,这里泛指多方面的才华。 才名:才能与名声。 丘园:山中园地,泛指隐士的居所。 贞素履:指穿着朴素的鞋子,比喻安于贫穷。 富冥搜:富有洞察力和探索精神。 拈花讲:佛教故事,释迦牟尼佛曾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弟子们皆不知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微笑而悟。后因以“拈花讲”为佛教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