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荣宝
这首诗是杜甫的《朱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首联:“白袷经年卷,朱门此夜过。” 注释:白袷(jiá)是一种白色的衣服,这里指诗人自己。朱门是富贵人家的大门,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富家子弟。经过一年的时间,诗人依然穿着白袷,今夜却来到了朱门。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无奈,他虽然是富家子弟,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迷茫。 颔联:“犹馀遗意在,不奈寸肠何。” 注释:遗意
绝域思归日,凉风欲动时。 危言终尽验,短驭复何之。 注释:在远离家乡的异域他乡,思念归家的心愿日益强烈,而此时凉风吹来,似乎触动了我心中的愁绪。那些危言耸听的话语最终都得到了验证,而我短暂的一生又要去哪里呢? 沧海横流急,中原暮景迟。 共君一沾洒,永矢岁寒期。 注释:大海波涛汹涌,形势十分危急,中原的景色也显得凄凉落寞。虽然与你一同经历了这番风雨,但我希望能与你共同度过余生的岁月
注释: 念昔:回想过去。 过从:交往、往来。 寰宇清:天下太平。 襟期:志趣,抱负。 歌咏及升平:歌颂升平时代的美好。 大盗:指乱臣贼子。 移国:改朝换代。 群儿:小孩子们。 弄兵:玩乐、嬉戏。 越入:越国入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在的忧虑和不安。他回忆过去,曾经与朋友交往,天下太平,他的抱负和理想得以实现。然而
诗句原文: 高阁客竟去,寒云路几层。英灵殊未已,风物正相仍。政已标三尚,言皆在中兴。鸾皇期一举,何不向雕陵。 译文: 高楼上的人终于离去了,道路上的寒云层层叠叠。英勇的精神尚未停止,景物依旧。政令已经确定三大标准,言辞都在中兴时期。为什么不像鸾鸟一样一举成功,为什么不向雕刻精美的陵墓飞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阁、寒云和英雄精神的画面,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力量的意境
释义:世事每天都在转动,我的一生终将在混乱中度过。还有周氏家族的人还在,不要学楚囚那样自甘堕落。星辰运转的轨迹不会改变,大地河流只会自己移动。希望你保重好自己的性命,不必去追问成败得失。 注释: - 世:指世间的事。 - 回转:指事物的变化、发展。 - 乱离:指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生活。 - 余:指其余、剩下。 - 周子:这里指的是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朝初期的重要大臣)。 - 莫:不要。 -
【注释】 秦甸:秦地,即今陕西一带。汉陵:指长安附近的汉代帝王陵墓。绮季: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这里代指陶渊明。孙宏:西晋诗人左思的字,这里代指左思。断雁:失群的飞雁。衰花:凋零的花朵。素心:纯洁的心志。一壶冰:喻指清高廉洁。 【赏析】 岁暮其二(节选)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所作。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看破、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不能及时归隐的遗憾之感。 第一句以“日月淹秦甸”起兴
【注释】 朱门 其三:指权贵的门第。 猿别方长啸:意谓山猿因离别而长啸。 鸿轩:指大雁。鸿,大雁;轩,高敞之车。 刘桢元抱病:指汉末诗人刘桢(字公干)因病长期卧病在家。 谢傅已登山:指东晋名将谢安(字安石),曾任东阳太守。谢玄曾与侄儿谢琰同在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任太守,后来因公事调动,谢玄先到建德(今属浙江),谢琰后到京口(今江苏镇江)。谢安在建德时,谢琰曾来拜访,但谢安没有接待他,说
雪和君直 其三 即席回弥久,卷帘看已迷。 未谢柳絮疾,起视雁行低。 鹤怨朝还望,乌惊始独栖。 清规无以况,画得不端倪。 诗句解析: 1. 即席回弥久 - 指宴会结束后返回座位,时间过得很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2. 卷帘看已迷 - 通过“卷帘”暗示了某种视觉上的迷惑或迷失,可能指的是外面的景色或内心的想法。 3. 未谢柳絮疾 - “柳絮”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注释】 1.锦步障:古代的一种屏风,以彩色丝织成的帘幕。2.白玉花:指白色的梅花。3.云通:指云雾笼罩,道路通达。4.梁苑路:指梁苑的官道。5.令威家:令威是传说中仙人王远的化身。6.窗回:窗户曲折。侵镫(dèng 灯):灯火照进车中。8.钿辕:镶嵌着金玉装饰的车辕。9.路隘:指道路狭窄。10.岂容车:岂能容纳车。【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写诗人与友人相逢,同游长安名胜
译文 世界在微小的尘埃中,郊外原野显得寂寞。 纷乱的乌鸦冲撞着捕鸟网,栖息的鸟儿停栖在寒冷树枝上。 炼丹炉里三年没有火,青灯下两鬓丝已斑白。 平生好友都已离去,只留下孤独地思念松与竹。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萧索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思念。首句“岁暮其一”即点明了时令和心情。“世界微尘里”,以“微尘”喻指人世的渺小,突显出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的浩瀚无垠。“郊原寂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