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回弥久,卷帘看已迷。
未谢柳絮疾,起视雁行低。
鹤怨朝还望,乌惊始独栖。
清规无以况,画得不端倪。
雪和君直 其三
即席回弥久,卷帘看已迷。
未谢柳絮疾,起视雁行低。
鹤怨朝还望,乌惊始独栖。
清规无以况,画得不端倪。
诗句解析:
- 即席回弥久 - 指宴会结束后返回座位,时间过得很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 卷帘看已迷 - 通过“卷帘”暗示了某种视觉上的迷惑或迷失,可能指的是外面的景色或内心的想法。
- 未谢柳絮疾 - “柳絮”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此处可能形容春风的迅速和强烈,或者比喻某种事物发展的迅猛。
- 起视雁行低 - “起视”可能是指从床上起身观看,而“雁行低”则形容大雁飞行的姿态,这里可能是在描述日出时分的情景。
- 鹤怨朝还望 - 鹤作为长寿的象征,这里的“怨”可能指的是对逝去时光的哀叹,而“朝还望”则表达了早晨起床后的一种期待或希望。
- 乌惊始独栖 - 乌(乌鸦)常常被看作是孤独的象征,这里的“始独栖”强调了乌鸦清晨独自飞往栖息地的行为。
- 清规无以况 - “清规”可能指佛教中的清规戒律,而“无以况”则是说无法用这些来比喻或形容。
- 画得不端倪 - “画得”可能指的是画作或描绘,而“不端倪”则表示无法完全捕捉到事物的本质或精髓。
译文:
宴会结束,我久久不愿离去,打开窗帘一看,外面的景象让我分不清是早晨还是夜晚。没有来得及欣赏柳絮飘落的美景,我就急忙起身观赏大雁排成的队伍,它们低垂的翅膀显得十分优雅。早上醒来,我站在高处远眺,看到一群鸟儿争先恐后地飞向高空,只有一只乌鸦独自栖息在枝头。对于这一切美好的景象,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首句通过“即席回弥久”表达了宴会结束时的留恋和不舍,第二句“卷帘看已迷”则形象地描绘了从室内向外望去,视线模糊、难以辨别的景象。第三句“未谢柳絮疾”通过柳絮的形象比喻春风的迅速和生机勃勃,而“起视雁行低”则通过观察大雁飞行的姿态,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转的感慨。最后两句通过描绘早晨鸟儿的动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