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逐雷声发,俄惊晓色侵。
鱼龙未归壑,蒲柳稍成林。
目极南鸿远,愁兼朔雾深。
金张击钟里,春梦正飞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能力层级为探究F级;考核评价古代制艺中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冥随”二句,写列车在雷声中奔驰,天明时已到目的地,而诗人还未下车,只见蒲柳渐成树林。“目极”二句,写远望南飞的大雁,愁思更浓,雾气弥漫。“金张”二句,写朋友已在钟楼下等着,春梦正酣,而诗人却迟迟未到。最后一句点明自己虽身在他乡,但心却与朋友在一起。
【答案】
译文:
我随着列车奔驰,听到雷声从远方传来;忽然发现天已亮了,我还未曾下站。看见蒲草柳树已经茂密成林;远远望去,大雁正向南飞去,我的愁思也更加深重;朋友已经在钟楼等候,而我春梦正酣,却迟迟未到。
赏析:
《天津早发车中》一诗写于戊戌年春天。诗人以“天津早发车中有作”为题,既表明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又暗示了诗的写作时间。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天津车站候车时的情景。诗人乘坐火车从北方来到南方,一路风尘仆仆,经过漫长的旅途,才抵达天津车站。此时正值清晨时分,天色尚黑,列车刚刚启动。诗人看到列车像闪电一样飞快地向前奔驰,而天边刚刚泛出鱼肚白,诗人还未来得及下车,列车已经到了目的地,这不禁使诗人感到惊喜。然而,当他刚想下车看看周围的情况时,却发现蒲柳渐渐长成了一片树林。这里的蒲柳指的是芦苇,是水边的植物。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蒲柳比喻成树木,生动地描绘了它们生长的速度之快,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变化的观察细致入微。
三、四句紧承上文,描写诗人登上天津车站所见景色以及所产生的感受。诗人站在站台上,眺望着远处的天空,只见一群群大雁正排着人字形向南方飞去。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季都会迁往南方过冬,而夏季又飞回北方。当诗人看到一群群大雁向南飞去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不仅来源于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源于对家乡美景的眷恋。同时,大雁的鸣叫声也为诗人的思乡之情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色彩。此外,诗人还看到了一些模糊的景象,这些景象可能是由于云雾缭绕所致。诗人用“鱼龙未归壑”来形容这些景象,意味着这些景象并非真正存在的,而是诗人心中想象的。而诗人心中的这些想象却如同鱼儿和龙一样自由自在地游走。诗人用“稍成林”来形容这些景象,意味着这些景象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些逐渐清晰的场景与诗人心中的思绪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五、六句紧承上文,描写诗人在车站等待朋友时的所见所感。诗人看到朋友已在车站等候多时,而他却迟迟未能出现。他不禁感到失望和焦虑。诗人用“目极南鸿远”来描述他所看到的景象。这里,“南鸿”指的是大雁,而“远”则表达了距离感。通过这个比喻,诗人将朋友比作大雁,将自己比作大雁的同伴。而自己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及时赶到那里与朋友相会。这种距离感让诗人感到无比孤独和无助。同时诗人也感叹自己的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他看到天空中的雾气越来越浓厚,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覆盖住。而自己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更加沉重。这里的“愁兼朔雾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两句是这首诗的总结性的句子。诗人用“金张击钟里”来形象地描绘朋友在车站等候的情形。金张是东汉末年的两位名士——金祎和张温。他们曾经一同担任过司空的职位,后来因为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在这句诗中,诗人将朋友比作金张二人之一。而“春梦正飞沉”则形容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虽然身处异乡,但心却与朋友紧紧相连,就像在梦中一样飞翔。这里的“春梦”指的就是他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而“正飞沉”则形容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安,他既渴望回到朋友身边,但又担心自己的安危和前途。
这首诗通过对天津车站的场景进行细腻入微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