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珙
注释: 1. 山居吟:在山里住的诗。 2. 茅屋低低三两间:茅草房屋低矮,只有三、四间。 3. 团团环绕尽青山:四周被青山环绕。 4. 竹床不许闲云宿:竹子做的床上不能让闲云停留。 5. 日未斜时便掩关:太阳还没有倾斜时就关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居住时的写照。他通过描绘自己的茅屋、青山和竹子床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茅屋低低三两间,团团环绕尽青山"
【注释】 霏:细雨飘洒的样子。藓叶:苔藓。虎蹄:老虎的足迹。西风:秋天的风。晓来:早晨。阶:台阶。齐:平齐。 赏析: 《山居吟》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此诗写深秋时节,诗人隐居山林之中,观赏苔藓和虎迹,感叹时光飞逝,感慨人生短暂。全诗意境清丽,语言简练
注释: 山居吟 这件事是谁也不敢轻易尝试的,除非是真正有知遇之恩的人才能做到。 分明月亮已经挂在梅花上了,但看到梅花的时候已经是晚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诗中的第一句“此事谁人敢强为”,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的深深敬畏。他明白,这种事情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的,只有那些真正拥有智慧和能力的人才能去做。
【注释】 一片无尘新雨地,半边有藓古时松。——“一片无尘”形容山居环境的洁净,“新雨地”指刚刚下过雨的地面。“半边有藓”是说这半边的古松树苔藓斑斑;“古时松”指古松树上苔藓斑驳。 目前景物人皆见,取用谁知各不同。——“目前景物”指眼前的自然景物;“人皆见”即人人能见到;“取用”指人们取用它做材料;“各不同”是说不同的人对这山景的看法和评价是不同的。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山村的感受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而含蓄,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修行的感悟。 “山厨寂寂断炊烟,冻锁泉声欲雪天。”这两句诗描述了山中厨房的寂静,炊烟已经中断,只剩下寒冷的泉水声在冬日里回荡,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大雪。这里的“冻锁”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泉水被冻结的景象,也暗示了冬天的严寒。 “面壁老僧无定力,又思乞食到人间。”这两句诗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用“面壁老僧”比喻诗人自己
注释: 山形的高低起伏,道路的坎坷不平,石头占据了云头,房屋占据了小径。土地狭窄,种植蔬菜的空间有限,又在桥梁西边建造了小小的菜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前两句写山形路势,突出山居地势的高高低低。后两句写在有限的空间内,又营建了小圃菜园。全诗以简洁的文字,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山居图画,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山居生活的乐趣和艰辛
【赏析】 这首诗以闲适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闲适的山林景色。诗人在柴门之外,欣赏着山间鸟儿的自在往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他感叹尺璧易求而千丈石难购,黄金难买而一生闲适更难求。在雪消之后,他听到了寒瀑的声音,看到了秋林中的远山。在清昼时分,他感受到了古柏烟销后的宁静与祥和。最后,他感叹是非纷扰,无法到达白云间的宁静之处。 首句“柴门虽设未尝关”,描绘了一幅柴门之外的宁静景象
注释:满山长满了鲜嫩的笋蕨,满园飘散着清香的茶。一树红花夹杂着白花,春天的气息最为浓郁。大概一年四季之中,春天是最好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景色中,最令人陶醉的是山中的人家。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山居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宁静,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1. 溪岩:山间溪流的岩石。杂咏:诗歌体裁,即对山水自然景观的吟诵。 2. 翠岑:青翠高大的山峰。 3. 鹤群冲鹘散:一群白鹤飞起后像被鹘(一种猛禽)追赶分散开来。 4. 树影落溪沈:树叶在溪水中倒映着,随着水波荡漾而逐渐下沉。 5. 药苗香易寻:草药植物生长在山林中,气味芳香容易寻找。 6. 澹烟斜日暮:淡薄的烟和斜射的日光,黄昏时分。 7. 红叶半岩阴
注释: 闲咏: 在闲暇之余,吟咏诗歌。 优游静坐野僧家: 悠然自得地坐在山林中的僧人家里。 饮啄随缘度岁华: 随着季节的变化,随心所欲地进食和饮水。 翠竹黄花闲意思: 翠绿的竹子和黄色的花朵,都是随意的意思。 白云流水淡生涯: 白云流淌如流水般平淡的生活。 石头莫认山中虎,弓影休疑盏里蛇: 不要被石头上的老虎吓到,也不要把杯子里的蛇当成真蛇。 林下不知尘世事: 在树林下,不知道世间的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