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宪王
月宫小殿赏中秋,玉宇银蟾素色浮。 官里犹思旧风俗,鹧鸪长笛序《梁州》。 注释:在月宫中的小殿里赏过中秋节,玉砌的楼宇上挂着银色的月亮,月光如白绢一般漂浮在天空中。朝廷上还思念着旧时的风俗,用鹧鸪的长笛吹奏《梁州》。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中秋之夜图景。首句以“月宫小殿赏中秋”开篇,形象地勾勒出在月宫中观赏中秋美景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第二句“玉宇银蟾素色浮”
注释: 1. 祈雨番僧鲊答名:祈求雨水的僧侣叫鲊答名。 2. 降龙刺马胆巴瓶:用龙血和马胆汁制成的瓶子,据说可以驱邪避疫。 3. 牛酥马乳宫中赐:皇宫中的厨师会将这些珍贵食材制成各种菜肴供皇帝享用。 4. 小阁西头听唪经:在皇宫的小阁楼西边聆听僧人念经的仪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元朝宫廷中佛教与道教并存的画面。诗中的“祈雨番僧”,指的是那些专门为帝王祈祷降雨的喇嘛教僧侣
元宫词 鬼赤遥催驼鼓鸣,短檐毡帽傍车行。 上京咫尺山川好,纳钵南来十八程。 注释: 1. 鬼赤遥催:远处传来的鼓声如同鬼影一般急促。 2. 驼鼓鸣:骆驼被催促着行进,同时伴随着鼓声。 3. 短檐毡帽:短檐即短小的屋顶,毡帽是北方游牧民族常用的帽子。 4. 上京:指的是京城或者首都,这里代指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 5. 咫尺山川:形容距离很近,山山水水都在视线之内。 6. 纳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概括内容要点”“分析诗歌的思想艺术手法”“赏析诗句”,然后浏览选项,把握诗歌主题,结合注释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最后注意小题1中给出的提示。题干要求分析“元宫词”一诗的意境,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的题目,考生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题: (1) 上一句:“叆抹多官上直时”,“叆”指浓云密布
这首诗的标题是《元宫词》,作者不详。全诗共四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哲理。 1. “小楼春浅杏花寒,象鼎烟销宝篆残。”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而又略带萧瑟的景象。"小楼春浅杏花寒",这里的"春浅"指的是春天的气息虽然渐浓,但还不足以让人感到温暖,"杏花寒"则是指杏花在春季里显得有些凋零、寒冷。"象鼎烟销宝篆残",这里的"象鼎"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用来烧煮食物
【注释】 清晓龙闱侍寝回,指在皇宫中服侍皇后。 纻松云鬓对妆台,用“纻松”比喻头发的松软,用“云鬓”比喻发髻高耸的样子,都是形容女子的美貌。 绮窗昨夜东风暖,指昨夜春风吹拂着绮窗(华丽的窗户)。 一树梨花对雨开,梨花开放,是春天的景象,而“对雨开”则表明是下着雨的时候开放的,这两句诗写梨花的盛开,也暗示了春天已经来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元代宫中一位贵妇人的生活场景。首句“清晓龙闱侍寝回”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礼的《宫词》。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恻恻轻寒透凤帏 - 关键词: 恻恻(形容风声)、轻寒、凤帏(指华丽的帐幕) - 注释: 夜深,寒冷而寂静的氛围。"恻恻"形容细微而持续的风声,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凤帏"是指装饰华丽的帐幔,这里用来比喻皇帝的宫殿。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述夜晚微凉的气候以及华丽的寝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气氛
【注释】 ①元宫:指大都(今北京)。②避暑:指夏天在居庸关避暑。③滦京:即辽阳,位于今辽宁省。④缙云山:山名,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⑤越:指吴地。⑥吴姬:指美女。⑦“疑”:一作“疑是”。 【赏析】 《元宫词》,是一首咏叹大都的诗,写诗人对故都的怀念之情。诗中描写了大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苦。 首句起势不凡。“避暑”,点明时间,地点,说明诗人来大都的目的。“出居庸”,是说从居庸关出发
【注释】 湖上鴐鹅映水明,海青常是内官擎。 鷀(yī):即鹅,一种水鸟。内官:宦官。擎:托持、举着。二宫皇后随銮驾,辇内开帘看放鹰。銮驾:皇帝的车辆。辇:帝王乘坐的车子。内官:宦官。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唐玄宗时皇宫中放鹰射猎的场景。诗中的“湖上鴐鹅映水明”一句,以景衬情。在湖光潋滟的水面上,一群群鹅在游弋,它们的身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清晰明亮
【注释】 元宫词:在元朝时期,皇宫中的女性有“东苑司茶”的职务。她们要负责宫中的饮食供应和茶水供应,因此被称为“女官”。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一位在深宫之中的女官。 自供:自己供给。供,这里是供给的意思。东苑:这里指的是元朝宫廷中的花园——丽正门。 司茶:是掌管茶水供应的职位。 览镜:照镜子。 俄惊岁月加:忽然之间,觉得时光飞逝。 纵使:即使;尽管。深宫:指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特指皇宫深处。春天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