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溥
枯木竹石为吴昉题 露叶霜柯带晚阴,昆仑骨冷藓花深。 吴刚老去伶伦死,谁识储材造化心。 注释: 枯木、竹石:这里以“枯木”比喻人的品质高尚;“竹石”比喻人的节操坚贞。吴昉:即吴隐之。唐代著名谏官。他为人正直,不畏强权,敢于直言。 露叶霜柯:指秋天草木凋零的景象。 昆仑骨冷藓花深:昆仑山高耸入云,岩石上长满了苔藓,所以用“昆仑骨冷”来形容其巍峨壮观,又因为山势险峻,故有“藓花深”之说。
这首诗是宋朝时期诗人赵蕃的《奉制文武诗》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莫道兵家不是儒,太公韬略胜孙吴。 - 这句的意思是不要认为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就不是儒家的学者。太公就是姜尚,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开国功臣。他帮助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西周。孙吴指的是古代两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他们都是战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著有兵书《孙子兵法》。 试观大易师贞戒,仁义从来是远图。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它以“公侯”为题,借物喻人,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公侯的不满和对忠臣良将的赞扬。 第一句“剖符开国重元功”,意为剖分封土,建立国家,这是功臣们的功劳,也是他们的责任。这里的“元功”是指国家的基业。 第二句“簪组蝉联奕世封”,意为簪发戴冠,世代相传,被封为官爵。这里的“簪组”是指贵族的服饰,而“蝉联”则是形容连续不断。这两句诗描绘了公侯家族世代相传的辉煌景象。
解析: 注释: 1. 奉制文武诗:这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和人民深切关怀的诗歌。"奉制"意味着诗人遵循着帝王的命令或旨意创作,这通常涉及到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君主的尊重。 2. 四海频年水旱多:这里指的是全国范围内连续多年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等,这些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3. 民贫如此欲如何:表达了诗人对于民众贫困状况的担忧和思考
【注释】 百二山河:指长江,汉时以秦得天下之劳力而失之者不过百二(百分之二十),故有“百二山河”之称。 三千貔虎:《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载,甘宁在孙权手下任偏将军。一次,孙权派甘宁到鄱阳去征讨叛贼,临行前,孙权问甘宁:“你带多少人马?”甘宁回答:“带兵三千人。”孙权又问:“这三千人是些什么人?”甘宁说:“都是虎豹之士,如猛虎、烈豹。”后来,孙权又派甘宁到江陵征讨黄祖,又问他
【注释】 奉制文武诗:奉命写文和武的诗。 鹰扬虎拜:指威武雄壮的场面,如鹰击长空、虎啸山林,这里指武将出征、朝臣入朝等。 周家:周朝的后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后来建立了唐朝。八百年:指延续了八百年的王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奉和裴晋公重阳日宴太原府》,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四海无虞岂偶然?也知匡辅藉才贤。”首联两句,点明了作诗的原因,即天下太平非偶然
【注释】 沧浪:即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谢家屐:指东晋谢安游山时所穿的木屐,相传屐上有印文,为谢石刻字。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沧浪亭的诗。首句点出沧浪亭是“沧浪”之地,二句写自己乘船游览沧浪亭,并自比于东晋名士谢安。结句以谢安自比,希望有朝一日能到沧浪亭上登高临远,饱览湖光山色。此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幽美深远
【注解】 养士:招揽、供养人才;蓄兵威:储备兵力。 元戎:指军队的统帅或最高指挥官。元,首领。 直待边尘清不起:直待到敌人退去,边疆不再有战事时才收起武器。 却销金甲卷征衣:收起铠甲,把征战的战袍卷起来。 【赏析】 这首诗是奉制文。“奉制”即奉命而作。这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中表达了一种渴望安定的心愿。 首两句“百年养士蓄兵威,齐向元戎听指挥”,说自古以来国家为了长治久安,就养士、养马,积蓄力量
【注释】 奉制文武诗:奉命为皇帝起草的诗歌。 累朝:历代,历代。 勋业:功勋事业。 继重华:继承黄帝、唐尧、虞舜三位帝王的事业。 四海:指天下各地。 车书:古代称车辆和书写用的竹简,泛指文书。 正一家:统一天下。 好振皇威宣帝德:要发扬皇上的威望,宣扬皇上的德行。 直从旸谷到流沙:一直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旸谷)到沙漠(流沙)。旸谷是神话中的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借以比喻京城长安。 【赏析】
注释: 奉制文武诗:这是一首奉皇帝之命创作的诗歌,内容涉及军事和政治。 万年宗社比金瓯:万年宗社指的是国家,比金瓯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 千里长城岂壮谋:千里长城指的是长城的宏伟和坚固,岂表示难道、怎么,壮谋表示宏大的计划。 长史在廷根本固:长史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国家的基础稳固。 蛮烟瘴雾一时收:表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各种困难和问题都被解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