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奎
巩县谒宋诸陵 奉先桥下水汤汤,俯仰千年一感伤。 陵树无根流夕露,宫花有泪洒秋霜。 青山巩固神犹惨,白塔钱塘恨更长。 圣代方隆中夏统,故应塞北荐馨香。 译文: 在巩县参观宋朝诸陵,感受着岁月的沧桑。 陵树没有根基却飘浮着夕阳的露水,宫殿里的花朵有泪水洒向秋天的霜。 青山依然坚固,但神灵似乎更加忧伤,白塔在钱塘江边更显悲愤。 现在圣朝正繁荣昌盛,中夏一统天下,所以北方的香气应该被献给朝廷
【注释】 秋社:指农历八月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荒山里:荒凉的山野间。 迎龙野庙开:迎接龙神的野庙开放。因为古代迷信认为,龙能行云降雨,是掌管雨泽的神祇。 豚蹄田父祝:用猪牛羊等供品向田父致意祝福。豚:小猪。 鞍马县官来:骑着马车、戴着高头大马的县官们来了。鞍马:指马。 【赏析】 《秋社》,乐府旧题。这是一首描写民间祭祀活动的小令。 诗的前两句“秋社荒山里,迎龙野庙开。豚蹄田父祝
注释: 四山布满了雨后的气息,一涧溪水传来阵阵落水声。 在这里可以消解残暑,和茂宰一样畅游山水。 译文: 四处的山峰都笼罩着雨水的气息,一涧溪水的声响在耳边回旋。 在这清凉的溪边,我得以摆脱酷暑的困扰,与茂宰一同漫步在这山水间。 赏析: 首联写景,描绘出一幅宁静、清新的画面。“四山饶雨气”,四座山峦被雨气所笼罩,显得格外清新、湿润;“一涧落泉声”,一条小溪从山上流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解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首句“万里家乡半”是说故乡的景况,故乡的景况一半在梦中出现,故以“半”字起头。次句“三秋信息稀”,三秋即一年的三个季节,这里指时序已入深秋,而故乡的消息却很稀少。第三句“心情春已去”,春天的心情已荡然无存。第四句“魂梦夜空归”,是说魂灵仿佛飘游于夜空之中,归来到故乡。全诗意境幽远,笔意清丽,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注释】 疏雨:稀疏的雨。 庭旷:庭院空旷。 流恨满烟萝:愁绪满怀,如同烟雾弥漫在篱笆上。 【赏析】 此诗写诗人因思念而不得归的情景。首句“庭旷疏雨响”,点明时令为秋末;次句“夜凉归思多”,说明是夜深人静时;三句“缄书未能寄”,说明书信未寄出;末句“流恨满烟萝”,则说明自己归意未了、归期难定。全诗情真意切而又委婉含蓄
《重赋一绝》是明代诗人殷奎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历史的片段来表达作者对于时局和历史事件的看法。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1. 全诗释义: - 嬖女伏诛临内阃:指宠幸的女子被处死,这通常指的是历史上的某次宫廷政变或者政治斗争中的女性角色。内阃可能指的是后宫或宫廷内部的事务,暗示了这次事件发生在宫廷内部。 - 贼臣留讨付东宫:这里的“贼臣”指那些背叛朝廷的臣子,而“留讨”则意味着他们仍然被朝廷所信任
【注释】 县斋:县衙的官舍。 荷衣:荷叶制成的衣服。这里借指荷叶。 南还:指归向南行,即回家乡。 山馆:指在山中的馆舍。 眠秋雨:指睡觉时被秋雨所打。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秋天的风雨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开头二句写天气和衣着。“八月风气寒”,是点出时令。“荷衣不堪补”是说衣衫已旧,不能修补。“荷衣”就是荷叶做的衣物,因为穿久了,荷叶破了,所以“不堪补”
注释: 1. 万里音书隔:意为彼此相隔万里,音信难以传达。 2. 归期日夜猜:意为我每天都在猜测你的归来日期。 3. 沙头一雁下:意为在沙滩上看到一只大雁正从天而降。 4. 可是渭川来:意为这或许是你从渭水之畔来的信鸽带来的信息。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万里音书隔”,直接点明了两地分离,无法相互传递音信的事实。次句“归期日夜猜”
. 诗句:年年今夜月,双影照西楼。 - 注释:每年中秋之夜,明亮的月亮都会照亮西楼,形成一对影子。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总是如期而至,照亮了西楼,形成了一对明亮的影子。 2. 诗句:今夜流云乱,天应亦解愁。 - 注释:今晚的流云变得混乱无序,这或许让天空也感受到了忧愁。 - 赏析:这句诗通过流云的变化来比喻人的心情变化,暗示着天空可能也在为人间的忧愁而感到忧虑。
龙湾 龙尾湾头渡,长船挂一帆。 前年北行客,今日几人还。 注释: 龙尾湾头渡,长船挂一帆。 ——在龙尾湾头渡口,长船上挂着一帆。 前年北行客,今日几人还。 ——回想前年离开的北行客,现在还有几人回来?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龙尾湾头渡,长船挂一帆”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古老的水乡图卷,长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前年北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