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堂
樵山 碧山古寺飞霞处,谁敞楼台袅薜萝。 一径云深龙卧稳,两崖花落鸟声多。 青天岚涌层层树,白昼风生滟滟波。 笑倚危栏一回首,淡烟芳草思如何。 注释: 碧山:青山。 古寺:古老的寺庙。 飞霞:指日出时阳光透过云层射向天空的景象。 谁敞:是谁敞开了楼台。 薜萝:薜荔,一种攀缘植物,用来装饰或作为屋瓦。 龙卧:指山间蜿蜒曲折、宛如龙形的小路。 滟滟:波光粼粼的样子。 危栏:高高的栏杆,这里指山上的石栏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第一段:吾闻粤雉献周王,光武得雄起南阳。 - “吾闻”表示诗人听闻或知道这一情况。 - “粤雉献周王”指的是广东地区的雉鸟向周文王进献,象征着祥瑞之兆。 - “光武得雄起南阳”中的“光武”是指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他在南阳地区崛起,并最终建立了东汉王朝。 2. 第二段:篯铿养性调羹浆,进尧飨雉寿无疆。 - “篯铿”可能指的是一个善于养性的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南园十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南园五先生 - 注释:南园中的五位才子。 2. 西庵容观最飘逸,奏对高皇称第一 - 注释:西庵中的人物以潇洒自如、超然物外而著称,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唐高祖(高皇)的赏识和认可,成为第一名。 3. 罢归田里恣云林,行酒赋诗传彩笔 - 注释:他们辞官归隐后,肆意于云林之中,饮酒赋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4.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新秋宜爽气,一雨浃连霄。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期待,认为秋日天气应是清爽的,因为连续的雨水将天空染黑,使得天空显得更加阴暗。 2. 蒙雾垂天黑,阴风蔽日飘。 - 描述的是雨后的场景,雾气笼罩大地,天空变得漆黑,阴风刮过使云层飘动,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3. 书蒸生蠹湿,檐溜使魂销。 - 此句描绘了书籍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生虫变湿,以及水滴从屋檐流下
游朝汉台 清赏非夙期,胜游恣欢逸。 为与高人俱,畅适情非一。 秋风飒然来,万木气萧瑟。 乃陟越城头,扪萝攀崒嵂。 朝汉荒台高,一览众山出。 白云冉冉生,群飞鸟去疾。 回望沧海东,朝宗水潏潏。 尉佗恋阙心,千载如皎日。 举头见长安,惭余驽马质。 十年伏枥间,俯首谁矜恤。 何当假云衢,千里同超轶。 注释:清晨的赏景并不是我长久以来所期待的,美好的游览可以使人尽情地放松和快乐
注释: 端阳杂咏:端午节的诗。 疏柳鸣蜩缥缈闻,因思此日祀陈君:杨柳树枝随风飘荡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让我想起了端午节那天祭祀陈君的情景。 苍梧太守今何在,满目风尘扫白云:现在的苍梧太守在哪里呢?看着眼前满目都是风尘和白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的人和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首句“疏柳鸣蜩缥缈闻”,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柳枝随风飘荡
``` 遗俗相传蜥蜴空,岂因希宠日当熊。 翻疑飞燕多相妒,故遣长门捕守宫。 译文: 传说中,人们认为蜥蜴在端午节时会空无一物,这是因为它不想因为受到宠爱而变得像太阳中的龙一样。有人怀疑是因为燕子嫉妒,所以派长门捕走守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象征意义。诗中提到的“蜥蜴”和“希宠”,暗示了人们对神秘力量和吉祥物的信仰。而“飞燕”和“守宫”则分别代表了燕子和守宫
诗句释义: 1. 能言鹦鹉事应非:这一句描述了鹦鹉能言善辩的特性。鹦鹉以其模仿人类声音的能力而被人们所喜爱,因此被称为“能言鸟”。然而,这句诗可能暗含了对鹦鹉过度依赖其模仿能力的一种担忧。 2. 鸲鹆那堪学语归:这句话提到了“鸲鹆”(一种鸟类),并且指出它难以学会说话。这里的“那堪”表达了一种无奈或讽刺的情绪,暗示了这种能力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3. 从此不需劳剪舌:这句表达了一种解放感
【注释】 竞渡曲:即《水龙吟》, 又名《破阵乐》。 飞凫(音 fú):指疾驰的木筏。 神鱼:神话中龙的一种。 双龙起夕曛(fù):黄昏时云气如双龙腾起,形容天色昏黄。曛,日落时天空的颜色。 【译文】 一眼望去,疾速飞行的木筏在江面上与水军们争先恐后地竞渡, 满天风雨隔绝江面只能听见阵阵鼓声雷鸣。 霹雳一声, 神龙跃出水面,化作双龙在傍晚的天空中腾飞。 【赏析】 这是一首写水上竞赛的诗
【注释】 1. 竞渡曲:一种民间舞蹈,在端午节赛龙舟时表演。 2. 乘风破浪一身轻:比喻龙舟在鼓声中划桨,像乘风破浪一般迅速前进。 3. 红帕缠头耀日明:红色头巾鲜艳夺目,在阳光下更显得光彩照人。 4. 绿水清娇罗绮色:绿色的江水清澈透明,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如同罗绮般绚丽多彩。 5. 棹歌遥应管弦声:船工们唱着歌曲,远处传来悠扬的管弦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