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兰
《题画四首·吹笛》赏析 《题画四首·其一·吹笛》是明朝诗人梁兰的一首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黄昏时,金屋中吹笛的意境。诗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场景的细节刻画得淋漓尽致。 “金屋渐黄昏,香凝锦幄温。”这里描述了一座金屋中的温暖氛围。金屋通常象征着富贵与豪华,而这里的“黄昏”则增添了一份凄凉与静谧。诗人用“香凝”来形容室内的温暖气氛,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格外舒适。
诗句原文 天下已归周,一竿果何钓。挟车向君门,莫待飞熊兆。 注释解释 - 天下已归周:指周朝的天下已经统一。 - 一竿果何钓:用渔竿垂钓来比喻追求名利。 - 挟车向君门:携带车辆去朝廷。 - 莫待飞熊兆:不要等待出现像飞熊那样的吉祥征兆再去行动。 译文 当天下已归顺周朝之时,我手持渔竿却为何要执着追求名利?带着车载向朝廷之门,切勿等到有如飞熊般的吉兆才去行动。 赏析
诗句:宫商初不解,敢谓无知音。 译文:刚开始学习宫商音阶,心中有些疑惑,不敢说我是音乐方面的白痴。 注释:《诗经·卫风·木瓜》中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的诗句,其中“投我以琼琚”中的“琼琚”指的就是美玉,比喻知音;而“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则是说这不是为了回报我才与你交往,而是将这份情谊永远珍藏在心。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难求的感慨
注释: 迎祥观:迎接吉祥的观景台。 石径云深长绿苔,仙家楼台绝纤埃:石制的小路被深浓的云雾笼罩着,长满了绿色的苔藓;神仙家的楼台却一尘不染,连尘埃都看不到。 空庭尽日无人到,山鸟窥檐时下来:庭院里一整天都没有人到访;只有山野中的鸟儿偶尔窥视着屋檐,时不时地飞来落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首句以“石径”为引,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林图景,给人以静谧的感觉。接着通过对比手法
【注释】 贞态:梅花的傲霜凌寒、清高纯洁的风姿。白:指梅花洁白的花朵。轻红:指梅梢上初绽的红色花蕾,也比喻鲜艳而娇嫩。故恼人:惹人喜欢。莫:不要。桃李:泛指美女。比:比喻。别是一枝春:意思是说梅花虽然不艳丽,却有它独自的风采和魅力,正像春天一样美丽,使人喜爱。 【赏析】 此诗以梅花为题,借咏梅赞颂了梅花的高洁品格。诗中先写梅花的“贞态”,后写“轻红”。“贞”字下得极好,梅花虽傲霜凌寒、清高纯洁
【解析】 此题考核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注意结合诗句中的景物描写以及作者的感情来分析。 “朝回”二句:早晨回家后脱下衣帽,酒债依旧很多,不知到何处抒发内心的愁怀,处处都是盛开的花朵杨柳。 “朝回”二句写归家后的所见所感。“朝回”点明时间,“典却衣”“仍常有”表明自己穷困潦倒、无计偿还债务。“何处”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写幽怀”,指借酒浇愁或以酒消愁,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注释】 绣裳:华丽的衣裳。 霜清宫树丹:指深秋时节,宫中的树木已呈现出红叶的颜色。 寄流水:比喻将美好的事物随流水远逝。 小娃:幼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的一个清晨,看到皇宫中的树叶已经染上了秋天色彩,他不禁想到,如果自己能像那树叶一样飘零而去,该有多好。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希望能把这种心情传递给他的小女儿。 首句“秋早”,点明了时间。第二句“霜清宫树丹”,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
注释:独自行走,心情很好,可惜兴致已经减退。为什么不去拜访那衡门之家?在那寒冷的炉火前相会。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问候,表达了他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独往意甚佳",表现了诗人独自行走时的美好心情。第二句"兴阑良可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第三句"胡不造衡门",则是诗人对朋友的邀请,希望他能够到自己家中做客。最后一句"寒炉一相即",则是诗人对于相聚时刻的期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地师彭仲武》。 我们分析第一句:“坤势奔腾万象殊。” 坤:代表大地,此处指代地师所处的环境。 势:力量,气势。 奔腾:形容事物快速流动、变化。 万象:各种现象或事物。 殊:差异,不同。 整句诗的意思是:地师所处的环境充满了巨大的动力和变化,万物展现出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第二句:“阴阳理合气相符。” 阴阳:古代哲学中指代宇宙中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基本力量。
此诗是次韵宋伯循秋收后所作。首句“此老”指隐居的诗人,次句“外人”指那些只知道种田的农民。三四句分别用“延年合药仙方古”和“永日横经易学明”两个典故来写自己对农民生活的了解。五六句写农民的生活:放养牛犊时,田间长满了苔藓,水渠里养鱼池底的淤泥都被清理干净了。六七句写丰收的景象:喜闻农民早些获得丰收,他们辛勤劳作,农田里有了很大的收获。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想,认为农民们通过辛勤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