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兰
注释:春风吹绿了草地,夕阳下花儿更加鲜艳。我从翠华门外经过,远远地听到凤鸟的鸣声,但它听起来却像远在天边一样难以听清。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诗中"草绿春风转",以草绿和春风为引子,将读者带入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花浓夕照曛",则以花的浓烈和夕阳的昏黄作为画面的背景,让人仿佛看到了夕阳下花朵的颜色。"翠华门外度"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每句诗的意思,然后根据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感情。注意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旬日不见商山翁”:十天不见商山翁。胡公,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桥南桥北俱罕逢”:桥的南北都没有遇见过商山翁。桥,即汉江大桥。 “碧梧翠竹春江外”:碧绿的梧桐,青翠的竹子,映衬着春天的江景。 “黄卷青灯夜雨中”:黄绢青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然后逐句解读,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情感作答即可。 “腐儒安得识天颜”一句中的“腐儒”,指迂腐书生;“天颜”,指皇帝的面容。意思是说,一个愚钝的书呆子哪里能够见识到天朝皇帝的容颜?这既是对诗人自身的自嘲,也是对当时官场的讽刺,表明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之情。 “咫尺丹门曙色寒”一句的意思是说
【注释】 养得黄鸡啄黍秋:秋天养得肥黄的鸡啄吃黍粱。 酿成白酒酽如油:酿出的美酒醇厚得像油一样。 稻畦穫了须回棹:在稻田收获的时候,必须乘船返回。 诗卷评来只倚楼:读诗后觉得有可取之处就登上高楼欣赏。 会见晨星初落落:早晨的星星开始稀疏了。 何妨暮景尽休休:黄昏时太阳西下,景色优美,也不妨悠然自得。 瓦盆已老儿孙长:家里的瓦盆已经老旧了,子孙们已经长大成人。 尔汝偷闲取次谋:我和你一起偷得空闲
【注释】 窗下:窗户底下。明:明亮。夜深风弄叶:深夜微风拂动树叶的声音。疑是有人行:好像有人影在走动。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写月落时,室内一片昏暗;第二句写月出时,窗外却一片明亮。诗人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月的升落和光线的变化,突出了月光的神奇变化。三、四两句写夜晚微风吹动树叶发出声响,好像有人影在走动。诗人巧妙地把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听觉联系起来
诗句释义: 1. 申国公临江侯济宁侯金华帐中夜宴次韵三首 - 这是诗的题目,指的是作者在金华的帐篷内为某个事件或庆典而创作的诗歌。“次韵”意味着这些诗作是对这些诗的主题或者内容进行回应和模仿。 2. 虎头燕颔美风姿 - 描述了一个英俊的男子(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己),他的外貌像一头雄壮的虎和一只优雅的燕子,具有吸引人的外貌和气质。 3. 早岁登坛圣主知 - 年轻时就已经被皇帝所熟知
病中得长儿潜书至自北京喜而赋此因便书示潜凡 潇然卧病室南隅,赖有诸孙问起居。 原自闾阎踪迹少,转于朋旧笑谈疏。 馀年止饮瓢应弃,近日粗安药未除。 底事老怀能慰藉,叩门人送北京书。 注释: 潇然:闲适的样子。 潜:我的儿子。 原自:本来。闾阎(1132-1179),指平民百姓。迹少:足迹稀少。朋旧:朋友。药未除:药物还未全部消除。底事:什么原因。老怀:老人的胸怀。叩门,敲门,此处指儿子潜来探望父亲
【注释】 天末:天涯。断鸿:失群的鸟,此处指游子。砧杵:古代捣衣用的石制或木制的捣衣工具,这里代指家事。孤城:孤寂之城,借喻友人。张翰: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曾因思乡而辞官归田,这里代指友人。宋玉:战国楚辞《九辩》中的人,这里借代诗人自己。交游:朋友交往。相知:彼此了解。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怀人的七律。全诗紧扣“秋”字,从秋天的景色、天气、心情三个方面着笔,描绘了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日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风雨破茆屋(茅草屋被风雨破坏) - 茅草:一种用于建造房屋的材料,通常由稻草或芦苇编织而成。 - 破:损坏、破裂。在这里形容茅草屋被风雨彻底摧毁。 - 茆屋:指用茅草搭建的简易住所。 - 注释:风雨肆虐之下,茅草屋已不堪一击。 2. 茆茨已为风卷之(茅草屋顶被风吹走) - 茆茨:即“茆”,指的是茅草屋顶或者简陋的房顶。 - 风卷之:形容风力强大
申国公临江侯济宁侯金华帐中夜宴次韵三首 汉代功名属闻孙,早将奇计报君恩。 旌旗有影云中去,刁斗无声月下屯。 万里横行车作阵,三军晏起戟为门。 春风双佩朝丹阙,宴赐银罂下紫垣。 注释: 汉代功名归闻孙:汉代的功名都归于闻孙(即闻喜县)。 早将奇计报君恩:早就用出奇制胜的计策来报答君王的恩情。 旌旗有影云中去:飘扬的旗帜在云雾中消失。 刁斗无声月下屯:刁斗的声音在月光下行将消失。 万里横行车作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