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茨已为风卷之,骤雨复作中夜时。
泥泞沾席不堪卧,潦水浸床那得移。
稚子牵裳喜濯足,慈亲抱被空愁眉。
城西大厦人何在,满路苍苔更可悲。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风雨破茆屋(茅草屋被风雨破坏)
- 茅草:一种用于建造房屋的材料,通常由稻草或芦苇编织而成。
- 破:损坏、破裂。在这里形容茅草屋被风雨彻底摧毁。
- 茆屋:指用茅草搭建的简易住所。
- 注释:风雨肆虐之下,茅草屋已不堪一击。
- 茆茨已为风卷之(茅草屋顶被风吹走)
- 茆茨:即“茆”,指的是茅草屋顶或者简陋的房顶。
- 风卷之:形容风力强大,以至于连茅草屋的屋顶都被吹走了。
- 骤雨复作中夜时(暴雨再次在深夜时分来袭)
- 骤雨:突然而猛烈的雨水。
- 复作:再次发生。
- 中夜时:深夜的时间。
- 泥泞沾席不堪卧(床席因为泥泞而无法安放)
- 泥泞:土壤中的水积聚成泥状物,常带有湿滑的感觉。
- 沾席:床席被泥泞所污染,难以铺平。
- 不堪卧:无法安睡,形容床席的状况让人无法忍受。
- 潦水浸床那得移(床上的水已经漫出床沿,难以移动)
- 潦水:洪水或积水。
- 浸床:水渗透到床上。
- 那得:哪里能够,表示无能为力或无可奈何。
- 稚子牵裳喜濯足(小孩子高兴地脱下鞋去洗脚)
- 稚子:年轻的孩子。
- 牵裳:拉着衣角。
- 濯足:清洗双脚。
- 注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鞋子被水浸泡,感到高兴并主动脱下鞋子去冲洗。
- 慈亲抱被空愁眉(慈爱的父亲抱着被子,眉头紧锁,流露出忧愁)
- 慈亲:慈爱的父母。
- 抱被:抱着被子。
- 空愁眉:由于担忧孩子的安全而愁容满面。
- 城西大厦人何在(城西高楼里的人们去哪里了?)
- 城西:城市西面的地方。
- 大厦:指高大的建筑。
- 人何在:人们去哪了?表达了对人们的担忧和寻找。
- 满路苍苔更可悲(路上到处都是青苔,这更加令人悲伤)
- 苍苔:深绿色的草皮或苔藓,常用于形容荒凉或贫瘠的场景。
- 更可悲:更加令人感到悲哀。
- 注释:由于连续的暴雨和泥泞,道路上满是青苔,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显得更加凄凉和令人心酸。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暴雨之夜的场景,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画。首句“风雨破茆屋”设定了故事的背景,暗示了天气的恶劣和环境的艰辛。接着,诗人通过“骤雨复作中夜时”和“泥泞沾席不堪卧”等句子,详细刻画了暴雨带来的破坏以及居住条件的巨大困难,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无助和辛酸。诗中还通过“稚子牵裳喜濯足”,“慈亲抱被空愁眉”等细节,展示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心和对安全的担忧,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末尾的“城西大厦人何在”,则将场景扩展到城市之外,进一步加深了对灾难影响的探讨,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整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人的牵挂,是一首表现生活苦难和人间真情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