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飞云逐断鸿,人间砧杵动西风。
孤城寂寞秋江冷,万木萧森夕照空。
久客张翰莼又老,多愁宋玉赋难工。
交游零落相知少,邂逅如君意颇同。

【注释】

天末:天涯。断鸿:失群的鸟,此处指游子。砧杵:古代捣衣用的石制或木制的捣衣工具,这里代指家事。孤城:孤寂之城,借喻友人。张翰: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曾因思乡而辞官归田,这里代指友人。宋玉:战国楚辞《九辩》中的人,这里借代诗人自己。交游:朋友交往。相知:彼此了解。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怀人的七律。全诗紧扣“秋”字,从秋天的景色、天气、心情三个方面着笔,描绘了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日图,抒发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首联“天末飞云逐断鸿,人间砧杵动西风”,开篇即写秋日之景。“天末”,指天空尽头之处。“飞云”,指流云。“逐断鸿”,比喻游子行踪不定。“砧杵”,古人以木石击打制成,用以驱虫。《礼记·月令》说:“是月也,命乐师修鞀,令男女形相与宴乐……乃命宰祝求五谷于天子所,课民种树畜。”郑玄注:“夫舂者杵声相和,谓之舂;伐者斧声相应,谓之戛。”据此,可知“砧杵动西风”是指捣衣之声随风而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天的天空里,飘荡着像断线的鸿雁一样的流云,而人间,又传来了阵阵捣衣的声音,那是秋风送来了西风的消息。

颔联“孤城寂寞秋江冷,万木萧森夕照空”,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出秋天的气氛。“孤城”,指荒凉的城池。“寂寞”,形容冷落,孤单。“寒江”,江水寒冷。“萧森”,形容树木苍翠茂盛,风吹落叶的样子。“夕照”,夕阳的余晖。“万木萧森”是说万木葱茏,一片苍翠,但无人欣赏,只有风吹落叶的萧森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荒凉的城池沐浴在寂静的秋江之中,显得更加凄清冷寂。万木苍翠茂密,却无人来欣赏,只有那夕阳余晖中的萧森景象令人感到空寂。这两句既描写了景物,也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颈联“久客张翰莼又老,多愁宋玉赋难工”,转入抒写作者的羁旅之愁。“久客”,指长期在外作客,不得还乡。“张翰”,三国魏人,曾为魏文帝曹丕的尚书郎,因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毅然辞官归家。“张翰莼又老”用典,意谓久客思乡之情,如同已老了的莼菜一般难以割舍。“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屈原的弟子,相传他常发愁吟咏悲歌,后人称其为“宋才子”。据《宋书·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曾经作过一篇《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其中提到宋玉“每有感怀,不能己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由于长久地在外作客,所以思乡之情已经像老了的莼菜一样难以割舍了。

尾联“交游零落相知少,邂逅如君意颇同”,收束全诗,抒发了作者羁旅行役之愁。“交游”,指交游的朋友。“零落”,指零散、离散。“相知少”,意谓交游稀少,知己难得。“邂逅”,偶然相逢。“如君意颇同”,意思是说,我和你虽然只是偶然相逢,但我们的思想感情却是很相通的。这句是说作者虽然漂泊在外,但是仍然希望能够找到知己,得到慰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由于交游稀少,知己难得,所以只能偶尔相遇,虽然思想感情相通,但却不能成为知己。这两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组诗作品《秋游》组诗中的第六首。全诗紧扣“秋”字,从秋天的景色、天气、心情三个方面着笔,描绘了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日图,抒发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