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兰
注释: 南轩养亲为刘孟昭赋 小车迎养争愉惋,只爱南轩每每过。 谖草叶齐春雨足,紫荆花发午风和。 教儿裹药身犹健,呼婢煎茶客尚多。 兼说诸孙数十辈,问安膝下日肩摩。 赏析: 这首诗是刘孟昭的《南轩养亲》,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敬爱。他的母亲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依然勤劳,照顾全家的生活需要。他非常感激母亲的辛苦付出,所以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母亲。 第一句“小车迎养争愉惋,只爱南轩每每过
【注释】 绣衣:古代官服。持斧:手持斧头,指代刘子敏。天官:皇帝的侍从官,这里借指皇帝。彭城:地名,今江苏徐州市。滟滪:山名,在四川奉节县东,是长江三峡之一,地势险要。蓬莱:传说中的海中仙山,这里指代京城长安。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接到了朝廷的书信,得知自己被朝廷召回的消息。颔联以“思报本”为由,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颈联写自己将书信先行寄出
申国公临江侯济宁侯金华帐中夜宴,次韵三首 【注释】 征南自是一长城——征南将军自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内府分符总禁兵——内府分掌各地军政大权,统管全国兵马。 事业不殊周召虎——事业上没有区别(与古代辅佐帝王的贤相周召伯、霍光等相比)。 才华仍拟汉匡衡——才华依旧堪比汉代的辅政大臣匡衡。 琼筵看剑春星动——在华美的筵席上观赏宝剑,星星都为之颤动。 玉帐谈经夜雨鸣——玉帐之中讲经论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别刘昭 - 注释:“离别”指与朋友告别,“刘昭”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或事,具体不详。 - 译文:旅馆中与友人相遇又不得不分开,离别之情令人难以承受,思绪纷飞。 2. 旅馆相逢惜又分 - 注释:“相逢”指在旅途中与友人相遇,“惜”是珍惜、留恋的意思,“又分”即再次分离。 - 译文:与友人在旅馆中相遇又不得不再分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朋友胡东的一封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和民生问题的关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何年捧檄向丛台(何时我拿着公文去丛台) - 何年:何时? - 捧檄:拿着公文。 - 向丛台:到丛台。丛台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 共拟弘羊善治财(我们一起制定政策来治理财富) - 共:一起。 - 弘羊:汉武帝时期的著名理财家桑弘羊。 -
这首诗是作者在除夕之际,对远方的孩子们表达祝福和期望,以及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的一种写照。 第一句“儿曹远近俱儒仕”,意思是说,我的孩子虽然远在各地,但他们都是儒人,都在做学问或工作。这里的“儒仕”指的是儒家学子,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 第二句“一在筠州一阆州”,指的是我的孩子分别住在筠州和阆州。筠州和阆州都是古代的地方名称,现在可能已经不再存在了。 第三、四句“两地行程非可约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好友欧阳子韶的。欧阳子韶在诗中引用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首句“先生绝似陶彭泽”,苏轼自比为陶渊明(晋代诗人,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后人因此称他为五柳先生)。这里“绝似”表示极为相似;“陶彭泽”指陶渊明。 次句“偶得辞官喜即归”,苏轼因为政治上的失意,辞去官职,回到乡下。这里的“辞官”是指辞去官职;“喜即归”是指因为喜悦而立即回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然后结合着注解和相关提示语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去雁”是首联;“无数春鸿向北征,相呼相唤恐违程”为颔联;“来时流落悲俦侣,归路仓皇顾弟兄”为颈联;“晓度戍楼声渐杳,夜移渔浦梦犹惊”为尾联。 【答案】 (1)去时向南飞的雁群在向北飞去。 (2)南飞的大雁相呼相助地朝北方飞去,恐怕不能及时回到南方去。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诗歌内容逐项进行概括分析。本诗写将军林蔚的功绩,表达了诗人对林蔚的高度称赞。首联交代了林蔚的身份和职务;颔联描写他的军功;颈联赞美了他的才能;尾联说他受到重用。全诗语言简练,叙事明快,感情豪放。 【答案】 (一) 赠五将军傅林蔚 柏台三语掾,莲帐署兵曹。 飞檄文何壮,筹边计最高。 已能亲矢石
【诗句】 1. 居人置酒饯长途,人满横楼酒满壶。 - 注释: 人们摆下美酒为即将远行的客人饯行。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送行的场景,人们在横楼(即高台)上设宴,为即将远行的客人准备了美酒佳肴。 2. 复喜诸公同笑语,遂教久客尽欢娱。 - 注释: 众人一同欢笑交谈,使得长时间在外的客人都感到非常高兴和快乐。 - 赏析: “复喜”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们聚在一起分享欢笑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