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古诗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相关背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联“此身本与两仪齐,造化谁云是小儿”,意为人的身体原本与自然界的阴阳二气相同,大自然是谁的孩子?诗人用“两仪”来代指阴阳,表明人与万物同体,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两句是说:我的身体原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跛麟载笔”的“跛麟”典出《易经•蹇》:“初六,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说:有如龙的跛足之麟,载笔着书,真能写出正义之声。“孤鹤乘风欲度关”,孤鹤乘风欲过黄河,意指诗人要像孤鹤一样乘风渡过险境,不畏艰难,为国建功立业。“履善自能歌正气”,意为君子行正道,自然能够高歌正气。“季通端不动愁颜”,季通是东汉末年蜀汉名臣蒋琬,字公纪,南阳人,诸葛亮称他为“忠恪贞亮”
辞朝 《云》、《韶》声静拜彤墀,转觉婵媛不自持。 罪大故应诛两观,网疏犹得窜三危。 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 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更何悲。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云》、《韶》声静拜彤墀:这里的“云”和“韶”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乐曲名,如《云门》和《韶乐》。“声静”表明音乐声音平和而庄重。“彤墀”通常指红色台阶或宫廷的红砖地面,这里象征着尊贵和荣耀之地。因此
金井山居次韵 铁杖何年入此山,今人庵是古人庵。 春风小圃脩花史,落日疏林纵酒谈。 放鹤亭高尘网断,听莺桥近野情酣。 莫辞老背寻常炙,寒露侵凌恐未堪。 注释: 1. 铁杖何年:指铁杖山的铁杖峰。 2. 今人庵:现在的寺庙。 3. 春风小圃:指春风中盛开的小花园。 4. 修花史:整理花的历史。 5. 落日疏林:夕阳下的树林景色。 6. 放鹤亭:古代的一座亭子。 7. 尘网断:尘世的纷扰已断绝。 8.
【注释】 墓草:坟墓上生长的野草。知:知道。 经几度霜:经受过多次的寒霜。指时间久远。 手泽:指书手所留。手泽犹言遗泽,遗留下来的恩泽。 殷勤:诚恳、殷切。 诸郎:指儿子。 买椟还珠:比喻不识货,舍本逐末。这里指不重视真才实学。 画蛇着足:指做事没有把握,反而弄巧成拙。 伥伥:徘徊不定的样子。 紫阳台上:指神仙居处。真衣钵:真正的学问和技能。 表章:称赞。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
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大江东下势如军,万里秋光此夜分。” 这一联描述了江水东流的景象,如同军队一般,气势磅礴,而秋季的江光在今夜显得格外清晰分明。 - 第二句:“去国元非章子厚,立朝只合范希文。” 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去国的无奈和对于政治立场的坚定,暗示了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 第三句:“荷衣太薄从新制
注释: 1. 玉河寒溜隔桥鸣,共立桥边恰五更。 玉河:这里指代黄河。 寒溜:冰凉的水流。 隔桥鸣:在桥上听到水声。 2. 逸鸟岂能粘以网,化虫犹自挶于茎。 逸鸟:飞得很高的鸟。 岂:哪里。 化虫:变成了虫子。 3. 道乡居士何年定,少室山人此日成。 道乡居士:指的是白居易。 少室山人:指的是李大器。 4. 老马似知离别意,徘徊柳下到天明。 老马:一匹老了的马。 似知:好像知道。 离别意
诗句释义 1 宫柳依依辞北阙: 描述了宫中的柳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皇宫。"北阙"是古代皇宫的北面的门,这里用来形容宫殿的雄伟。 2. 江枫撼撼度南陬: 描写了江边的枫树摇摇晃晃地渡过南方的边界。"南陬"是指南方的角落或边界。 3. 松明书院曾修未: 提到了过去在松明书院进行过修学但尚未完成的事情。 4. 司户参军果是不: 表达了对某人是否担任过司户参军的疑问。“司户参军”是一种官职。 5.
【注释】 非所:不是。 怀:指心事、抱负,这里指诗人的心事。 银山铁壁:形容坚固。 玉色金声:比喻人美好,这里指皇帝。 青史:古代史书,用“青史”代指历史。 紫宸:宫名,即紫禁城。 【赏析】 《非所怀》,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物抒怀,以“玉色金声”的玉皇大帝来比喻自己的君王,表达了对君王的忠心耿耿。 首联写朝廷中的英雄人物正在执掌朝政,国运安危系于他们一身。颔联进一步说明
【注释】 过尽元宵更此灯——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元宵节又称灯节。此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太平乐事几人曾——太平无事的好日子有过几次呢? 极知鳌禁终雄立——知道鳌山在元宵节期间的壮观景象,最终仍然能屹立不倒。 岂谓虬髯已勃兴——难道说龙颜(皇帝)已经兴起了吗? 诗自春来初试笔——诗歌自从春天以来第一次尝试写诗。 酒缘病后却粗能——酒量是在生病之后才逐渐恢复的。 夜深明月真如洗——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