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亹
【诗句解读】 1. “小斋旧结傍花林,门对长川岁月深。” - 解释:在靠近花林的小斋里,我过去常住。门对着宽阔的河川,感觉岁月悠长。 2. “风送花香三径晚,日移竹影半天阴。” - 解释:微风吹动着花的香味,弥漫在小径上,直到天晚。太阳缓缓移动,竹林的影子映照在半空中,形成一片阴暗。 3. “白鸥眠渚沙笼玉,赤鲤翻波水漾金。” - 解释:白色的鸥鸟栖息在沙洲上,仿佛被沙粒包裹着如玉般晶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分解成词语,把握其基本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最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隐居杂兴”是诗的标题。从诗中可知,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隐居山中的闲适生活和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首句“已佃深山数亩田”,意思是“我已经耕种了深山中的几亩田地”。这一句交代了诗人居住的环境与条件。第二句“随时耕种度流年”
【注释】 1. 山斋即事:指作者在山水之间,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 2. 江村曲抱沙流白,阔水长回柏树阴:江边的村庄被弯曲的沙子环绕,白色的江水流过,宽阔的水面上,柏树的倒影映在水中。 3. 细柳飞金垂岸尾,小舟载月点波心:细柔的柳条像金色的丝带垂下,小船上的人载着月亮,让它照亮水面。 4. 高山流水琴中兴,晓露春花雾里深:高山上的泉水流淌如琴声般悠扬,春天的晨露和雾气中盛开的花朵都显得更加美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我喜林泉酒味醇”表明诗人热爱隐居的生活,喜爱自然,热爱饮酒。 第一联写隐居生活的美好。“旧买青山共结邻”,说明诗人喜欢山居生活的清静。“月华新”,描绘小庭中的美景。第二联是写山村清晨的宁静景象。“鸡鸣茅舍孤村晓”,鸡啼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而此时诗人还在梦乡中
注释: 1. 栖迟此地度年华,志在烟霞乐更奢。 栖迟:停留,居住。此处指隐居。度年华:度过岁月。志在烟霞:志向在于追求自然的美景如烟如霞。乐更奢:享受更为奢侈的生活。 2. 偏野开云因种秫,临池汲水为浇花。 偏野:偏僻的地方。开云:形成云。种秫:种植高粱。临池:靠近水池。汲水:取水。浇花:给花浇水。 3. 闲中得趣吟遍好,醉里登高帽欲斜。 闲中得趣:在闲暇时找到了乐趣。吟遍好
有怀 一榻初开俯碧浔,溪流曾似野情深。 鸿飞沧海三秋影,人阻白云万里心。 酒泛壶觞堪遣兴,琴停几案少知音。 几回独倚栏杆望,为解愁怀强一吟。 注释: 1. 一榻初开俯碧浔:意为刚刚打开窗户,看着窗外的美景,心情愉悦。 2. 溪流曾似野情深:形容溪水的流动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能体会到大自然的情感。 3. 鸿飞沧海三秋影:大雁在秋天迁徙时,常常出现在海洋上空,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渐山早发 呼仆吹灯促晓装,出门月色十分光。 板桥霜重稀行迹,野寺钟疏搅客肠。 河汉低斜趋北极,启明辉映出东方。 前途莫见同心伴,惟有啼鹃诉路长。 注释: - 渐山早发:清晨从山下出发。 - 呼仆吹灯促晓装:催促仆人吹灭灯火,准备出发。 - 出门月色十分光:走出门去,月光明亮得几乎让人感觉不到。 - 板桥霜重稀行迹:在木板桥上,因为霜重所以脚印稀少。 - 野寺钟疏搅客肠
鸿山侨寓 隐来此地傍松坡,云树幽清逸兴多。 四顾远山供老眼,数株古树挂新萝。 卜邻择地居仁厚,教子传经可切磋。 世事颓然都不省,漫言愁思得相磨。 注释: 1. 鸿山侨寓:在鸿山寄居。侨寓,寄居。 2. 隐来此地傍松坡:隐士来到这个地方,靠着松树山坡休息。 3. 云树幽清逸兴多:云和树的幽静清新使隐居者的兴致更加浓厚。 4. 四顾远山供老眼:环顾四周,远处的山峰成为眼睛的陪伴。 5.
六贼欺心心自迷,而今始觉觉来迟。 等闲却被东风笑,笑我知吟人未知。
风摇木叶惊栖鹊,露洒清音咽素蝉。 岚锁翠微山寺静,数声钟散道人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