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时敏
百树送青六景为郑侍御题 明代诗人魏时敏描绘春日景色佳作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石罅无樵采,春深剥绿苔。 - 孤云将暝去,群树送青来。 - 晴霭琴书润,阴森鸟雀回。 - 醉吟看不厌,何处有蓬莱。 2. 关键词注释 - 百树:形容树木众多,生机盎然。 - 青:此处指春天的嫩绿。 - 六景:即“六景山水画”,指六幅以山、水、花、鸟等为主题的画作。 3. 赏析与解读 - 此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
诗句释义 1 看画情偏远,题诗兴不悭: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看画情偏远"说明诗人被画中的风景所吸引,而"题诗兴不悭"则表明他愿意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渔舟归晚浦,僧舍隔秋山: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渔民的小船在黄昏时分回到小溪边,而远处的僧人住所位于秋天的山岭之上。 3. 树色微茫里,钟声杳霭间: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宁静和深远的感觉
诗句释义: - 石姥晴云:指在晴朗的天气下,山中的云雾缭绕。 - 晓霁云飞湿:清晨的天空放晴后,云雾飘散,湿润了空气。 - 山高鸟度迟:山峰高峻,鸟儿飞过的速度较慢。 - 客登石姥岭:诗人登上石姥岭(一地名)。 - 人祷偃王祠:有人到偃王祠(另一地名)祈福。 - 岚气分晴霭:山间的云雾与晴朗的天气交织在一起。 - 林光淡碧滋:树林中的光芒呈现出淡淡的绿色。 - 何年一临眺:不知何时能够登高远望
【注释】 梅花:这里指梅花盛开,即腊月的梅花。 草色报新年:草色变绿,报告新年已经来临。 客梦:客人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 鸡声:雄鸡报晓的声音。 乡心:思乡的心情。 沧江:指长江。 钓船:渔船。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除夕之夜所作,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梅花送残腊,草色报新年。”诗人用“残腊”和“新年”两个时间概念,来表现岁末时分的意境。此时,梅花凋零,大地一片萧瑟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双旌拥使车,云海旧方舆。 这是第一句,意思是说,使者的车后面有两根旗杆,象征着尊贵和权力。这两句诗描绘了使者出行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和期望。 异域孤城小,元菟万里馀。 这是第二句,意思是说,在异国他乡的城池虽然小,但距离家乡却非常遥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期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结合语境,理解字词的含义和诗句的意思,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要求进行解读。本题注意“广文”是古代学府名,即国子监;“卖文钱”是指以文章为生的钱。 【答案】 译文: 清高的学士毡帽,贫寒没有负郭田。 想要偿还沽酒钱,只求换取卖文章的钱财。 读书消闲消磨时光,才名远扬闻名于世。 必定知道潮海上,买尽剡溪的竹纸。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
寄周鹤洲太守 其二 魏时敏 村居掩薜萝,岁月易蹉跎。 五马经年别,孤舟几日过。 雀声喧白昼,鸥梦落清波。 谁在黄堂上,同听五裤歌。 注释: 1. 村居:在乡下的住处,形容隐居生活。 2. 掩薜萝:用草覆盖住房屋,形容隐居生活的简朴。 3. 岁月易蹉跎:岁月流逝,光阴易逝。 4. 五马:古代官员乘坐的马车,这里指官职升迁。 5. 经年:经过一年,指长时间。 6. 孤舟:小船
注释: 1. 好景亭前月,宜休苑内秋。 2. 有田皆种秫,无竹不当楼。 3. 枫落思吴下,梅开忆陇头。 4. 明年花发处,一醉破春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王文伟的韵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好景亭前月,宜休苑内秋”,描绘了亭前明月和苑内秋色的美丽景象。这里的“好”字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和欣赏。接着两句“有田皆种秫,无竹不当楼”
【注释】 石印:指石头上的印。回澜:波浪回旋。鹊化曾推的:传说鹊能变化,曾经飞到天上,后来变成石头。遗踪:指遗迹。封:积。决决:水势湍急的样子。霁(jīi)影:雨后晴空映照的影子。政成:指政务成功。寻旧隐:寻找故居。潺湲(chuán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赞美石印,后四句写对石印的欣赏和感受,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首联先写石头印迹犹存,再写石头已变成石头
注释: 1. 未去耕南亩,先来卧北窗。——还没离开南亩的田地,就先来到北窗下休息。 2. 诗清秋入寺,酒渴夜临江。——诗歌清新的秋天进入了寺院,因喝酒过度口渴而夜晚来到了江边。 3. 云树思千里,烟霞滞一邦。——云雾中的树影思念着千里之外的地方,烟雾缭绕的景色让人停留于一个狭小的邦国。 4. 离心将欲写,安得笔如杠。——想要表达的离别之情即将写在纸上,却找不到像拐杖一样结实的笔。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