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伦
《兰其二》 紫心苍玉佩,初散玉皇家。 昨夜瑶台月,怜君未欲斜。 注释: - 兰花象征着高洁和清雅,而“紫心”与“苍玉”则暗示了其稀有与珍贵。 - “初散玉皇家”描绘了兰花的香气最初飘散时的美好场景,如同皇室中的珍宝被初次展示。 - “昨夜瑶台月”借用“瑶台”这一仙境般的意象,表现了月亮的皎洁与美丽,增添了诗句的神秘感。 - “怜君未欲斜”表达了对兰花的喜爱之情,希望它保持其天然的姿态,不愿倾斜
注释: 高阁不接纳炎热,清凉的午梦在梦中飘荡。 不知何处传来船歌,清风吹来,仿佛落于沧浪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的一个宁静而惬意的画面。首句“高阁不受暑”写出了夏日的酷热和人们的烦闷,但是高阁之中却不受其影响,依然保持着清凉。第二句“翛然午梦凉”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清凉的氛围,让人感觉如同置身于梦境之中,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句“棹歌何处起”则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出了船歌这一元素
翠袖在春日阳光的照射下翩翩起舞,清风吹过圣洁的天地,使圣人知道了你的芳名。夜深了,你却一点也没有睡意,月光洒在你的罗衣上,晶莹剔透。 翠袖:衣袖。指女子的衣服。翠袖舞春晖:用翠袖比喻衣服。舞春晖:舞动着春天里的日光和暖风。 光风圣得知:清风吹拂着天地间,圣人知道了你的名字(即“兰”)。光风:春风。圣知:圣人知晓、了解。得:了解、知道。 夜深浑不寐:深夜里你一点也没有睡觉。浑:全、都。 玉露点罗衣
【注释】 和缉熙芗城谩兴:此句为诗题,缉熙芗城是地名,“妄兴”指随意兴起的意思。译文:我随意地在芗城中兴起了这一首诗,表达我对故乡的思念。 低头看明月,仰面贪归鸟。 庭前白露下,已湿青鞋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漳州时写的,表达了他对故乡漳州的怀念之情。 首句点明地点,即芗城; 颔联写景,描绘出一幅秋夜归鸟图,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以“白露”比喻诗人的泪水,形象生动,感人至深
滕六(指滕王阁)寒无恙,山河信手封。 老翁无住著,随意系江风。 注释:滕王阁在寒冬里依然完好无损,江山大地也随着我的意愿而封印。我不留恋此地,随意地让江风吹拂着我的衣襟。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之情。他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滕王阁的钟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那就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他的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
注释: 春天的气息自天而来,灵均(屈原)的灵气还未消散。 山童呼喊也唤不醒他,飞上楚王台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首二句“春意自天来,灵均气未回”,写春天的气息从天上飘然而至,但屈原的灵气却已消散无踪。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屈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也暗示了当时楚国政治上的黑暗腐败,致使贤人遭逢不幸,而奸佞之辈却能得志升迁。“山童呼不醒,飞上楚王台”,“山童”指郢都城郊的小童
诗句:关山一只雁,霄汉两三峰。 译文:一只孤独的大雁在关口的山脉上飞翔,天空中有几座山峰在云雾缭绕之中若隐若现。 注释: - 关山:指位于关口或边界附近的山脉。 - 一只雁:表示孤寂或孤单的感觉。 - 霄汉:天空中的云层和山脉,常用来形容高远、辽阔。 - 两三峰:指几座较小的山峰,可能象征着困难或挑战。 - 借问门前水:询问门前的水是否仍然存在,可能隐喻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
绿扇 碧云从天来,清风落君手。 老龙睡初醒,恍惚无何有。 注释: 绿扇 :指《庄子·外物》中的“庄周梦为胡蝶”的故事,后来用来代称文士的诗文。 碧云 :形容天空中飘荡着的一片云。 清风 :比喻清雅高洁的文风。 老龙 :指庄周,这里用“龙”来比喻庄周的才思。 睡初醒 :指庄周梦中醒来后的感觉。 恍惚 :模糊不清、神不守舍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庄周在梦中的所见所感。 无何有 :即“无名之有”
注释:在玉英台的小路下面,半夜里舞动着青鸾。龙孙(即小龙)不能睡,疏朗的树影映上了栏杆。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深夜月下的景色。诗中“玉英台下路,半夜舞青鸾”两句,描绘出月夜下玉英台幽暗静谧的夜色。“龙孙眠不得,疏影上阑干”则写出了龙孙无法安眠,只能借着月光在栏杆上留下疏朗的影子。整首诗意境优美,形象生动
注释:梁德刚从南雍归来,我忍不住笑他。他已经醉了好几个秋天了。他回来后一句话都没有说,而是挥剑看我的宝剑。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梁德刚归隐后的行为来表达他对世俗功名的不屑一顾和超然世外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