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光瑜
伍光瑜是清代的诗人,字孚尹,号屏秋,生于1758年,卒于1830年。他以卓著的品行和精湛的诗文成就著称于时,被后人誉为清代诗人的代表之一。 伍光瑜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据资料记载,他不仅精通《周易》,而且工于诗文。在清代文人中,能够将经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并重,实属不易。伍光瑜的这种学术与艺术的融通,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知识深度与广度的追求。他在候选训导的过程中
清代伍光瑜《题姜笠人》释义
注释: 1. 离离:形容花瓣繁多。 2. 染红绡色:形容花瓣颜色艳丽如红色绸缎。 3. 细细:形容细长的枝条。 4. 丛抽紫玉丝:形容花朵簇拥在一起,像紫色的玉石般细腻。 5. 忽触:突然触碰到。 6. 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鸟,叫声凄厉,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哀伤之情。 7. 事:典故,指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8. 曲阑庭院暮春时:形容春天傍晚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
题姜笠人
离离瓣染红绡色,细细丛抽紫玉丝。 忽触子规声里事,曲阑庭院暮春时。
孚尹,原名伍光瑜,清代诗人
伍光瑜是清代的诗人,字孚尹,号屏秋,生于1758年,卒于1830年。他以卓著的品行和精湛的诗文成就著称于时,被后人誉为清代诗人的代表之一。 伍光瑜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据资料记载,他不仅精通《周易》,而且工于诗文。在清代文人中,能够将经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并重,实属不易。伍光瑜的这种学术与艺术的融通,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知识深度与广度的追求。他在候选训导的过程中
伍光瑜
伍光瑜是清代的诗人,字孚尹,号屏秋,生于1758年,卒于1830年。他以卓著的品行和精湛的诗文成就著称于时,被后人誉为清代诗人的代表之一。 伍光瑜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据资料记载,他不仅精通《周易》,而且工于诗文。在清代文人中,能够将经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并重,实属不易。伍光瑜的这种学术与艺术的融通,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知识深度与广度的追求。他在候选训导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