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栻
诗名:题陶集后四首 注释: - 未了恩雠负此心:未能完成对恩人的复仇,辜负了自己的心意。 - 微官无补况归林:微薄的官职无法弥补内心的空虚,反而让人更加感到孤独。 - 田畴不作荆卿死:在田地间劳作,也不愿像荆轲那样为报国而牺牲。 - 只有黄花伴醉吟:唯有菊花陪伴着我醉酒时的吟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小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个充满遗憾和无奈的人物形象
圆明园应直四首 双湖如镜净无尘,但觉湖光绕画轮。 自是恩波分太液,柳枝莲叶也精神。 注释 - 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 双湖如镜净无尘,但觉湖光绕画轮。:描述两个湖泊如同镜子一样明亮且没有尘埃,湖水环绕着画舫的轮廓。 -
圆明园应直四首-其四 圆明园应直四首是清代诗人何栻所作,共四首诗。其三为“双湖如镜净无尘,但觉湖光绕画轮。自是恩波分太液,柳枝莲叶也精神。”,此诗描绘了湖面平静、清澈的美景,以及柳树和莲叶的生机勃勃。其四为“裀冯扶梦坐珑玲,转毂如雷困未醒。回望石铺三十里,西山一抹隔城青。”,此诗描述了作者在梦境中乘坐马车,感觉如同雷霆般猛烈,却仍然无法醒来。他回望远方,只见前方有三十多里的石路
诗句释义: 1. 色相谁摹丈六金:这里的“色相”指佛像的形态和颜色,而“丈六金”可能是指佛的度量或象征。这句话意味着在佛像面前,一切外在的、物质的形貌都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精神与情感。 2. 中流一苇任浮沉:这里描述的是在江水中漂浮的情景。“中流”通常指河中的位置,“一苇”指的是一根芦苇,“任浮沉”表示任由其随波逐流。这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不抗拒生活变化的态度。 3.
下面是对《邯郸庐生祠四首》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十二因缘何日了,三千功行几人修? - 注释:“十二因缘”是佛教中的基本教义之一,指的是生命中的各种因果关系;“何日了”表达了对这些问题何时得到解答的疑问。 - 译文:人生中的种种原因和结果,何时才能得到终结与解决? - 赏析:此问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循环和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解脱轮回、寻找真理的渴望。 2.
``` 邯郸庐生祠四首 身世果然如梦好,神仙也觉度人难。 劳劳多少长安客,未到封侯梦已残。 注释: - 身世:指个人的命运和存在。 - 如梦好:像梦境一样美好。 - 神仙:指仙人或修炼成仙的人。 - 度人:指给予别人帮助或指引。 - 劳劳:忙碌的样子。 - 长安:古代都城,这里指长安。 - 封侯:指获得侯爵的爵位。 - 梦已残:梦想破灭,无法实现。 译文: 我的身世确实如同一场美丽的梦境
【注释】: 传诗有命那容争,何用艰辛辨四声。 应爱季鹰差解事,不将杯酒换虚名。 译文: 传诗有命不容争辩,何需费力去辨析四声。 应爱季鹰懂得识时务,不要为了虚名去饮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传诗”的一种态度和看法的抒发。首句“传诗有命那容争”,表达了诗人对于“传诗”的态度,即认为“传诗”是有天命的,不可争辩。第二句“何用艰辛辨四声”,表达了诗人对于分辨诗歌四声的看法
注释:车轮铁轨被磨损,道路曲折漫长。黄粱煮熟了又得开车。夜晚一塌糊涂,难以入睡,不是梦游仙境就是梦到家。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邯郸卢生祠中的轮子和轨道,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情况。他批评了一些人只追求物质利益,不顾道德修养,导致人生空虚无意义。诗中“夜来一塌”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挣扎,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忧虑。全诗通过对轮子和轨道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
注释:混茫的元气孕育着生命之胎,千年来风骚绝伦的人没有出现。离开雕虫小技和斧凿痕迹,让人无法找到写诗的材料。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陶渊明的评价。他认为陶渊明是混茫的元气所孕育的生命之胎,他的思想深邃、高洁,达到了千载难遇的境界。同时,他也是千载以来唯一一个能将自然与生活完美结合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他的诗歌不仅仅是表达个人的感受,更是对人生
【注释】 学佛无缘且学僧:没有缘分学佛,就学僧人吧。 是谁衣钵与传镫?:是谁将衣钵传给了你? 十年面壁功夫我未能:我虽然面壁打坐修行十年,但是还没有达到出家的目的,不能算是出家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出家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对于修行的执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比“学佛”和“学僧”的不同,表达了自己对于出家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同时,诗人也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道路的困惑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