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龄
解析: - 首句“海棠沜外绿莎厅”,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景色。海棠花盛开于春天,象征着美好、希望与爱情,而“绿莎厅”则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两句共同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画面。 - 第二句“尽日相看拥翠屏”,进一步描绘了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在一起欣赏海棠花,仿佛被翠绿色屏风所包围,彼此间的关系紧密无间。这里的“翠屏”也象征着美好与和谐。 - 第三句“东海袖中落吾手”
注释:不曾,没有;夥涉径,指走过许多小路;呼门,敲门;定胜,胜过;平津阁内宾,指在京城的尊贵宾客;浑间事,指世事繁杂;不招,不邀请;明月恰三人,指与朋友共赏明月。 译文:我本是一名江东的平民士兵,如今你远道而来,为我带来了珍贵的莼菜羹。你在京城中是尊贵的宾客,却愿意与我分享这份来自远方的美味。虽然你身在京城,但我坚信我们的友谊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阮芸台的感激之情
诗句: 不曾夥涉径呼门,定胜平津阁内宾 译文: 未曾亲自去拜访你的庭院,却胜过在平津的宅内与你为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人通过“不曾”和“不招”两字,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诗中的“径呼门”和“平津阁内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和朋友间的平等地位
【注释】 我本江东一步兵,多君千里致莼羹:我原是江东(指苏州)的一名步兵,你却千里迢迢送我莼菜。 那绎堂尚书亦以谳事驻浙:那绎堂尚书也因审理案件来到浙江。 己酉同年:我和那绎堂都是己未年的进士(那一年是己未年)。 却是:原来是这样。 不为秋风作此行:我本来不想在秋日里来此。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1836年(道光十六年)癸亥三月初到杭州时作,时阮元任浙江巡抚,张之洞任两淮盐运使
不曾夥涉径呼门,定胜平津阁内宾。 五相一渔浑间事,不招明月恰三人。
海棠畔外绿莎厅,尽日相看拥翠屏。 东海袖中落吾手,岱宗游后得真形。 一痕祇待云穿白,九点常疑雨过青。 直向仇池通小有,平泉犹愧草堂灵
胡长龄是一位杰出的清代诗人,字“印渚”,江南通州人。他不仅是一名进士,还曾担任过翰林院修撰、礼部尚书等职,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之一。 胡长龄的诗歌创作以七言律诗为主,代表作《济南使院玉玲珑石》充分展示了他的诗才与审美情趣。此诗描绘了他在海棠园内欣赏玉玲珑石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胡长龄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