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纪
诗句解读与译文 第一句:平芜漠漠雨初收,漫卷珠帘懒上钩。 - 平芜:平坦的草地。 - 漠漠:形容雨后的草地非常辽阔、湿润。 - 雨初收:雨刚停。 - 漫卷:轻轻卷起,形容动作缓慢而悠闲。 - 珠帘:装饰精美的窗帘。 - 懒上钩:懒得去取或挂起。 第二句:频簇青蛾窥远陌,柳阴蓦见紫骅骝。 - 频簇:不断地聚集在一起。 - 青蛾:此处指女子的眉毛,代指女子。 - 窥远陌:观察远处的道路。 -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晚望 烟霭山城欲敛红,残霞金碧幻奇峰。 谁将小李将军画,遥挂斜阳返照中。 注释与赏析: - 第一句"烟霭山城欲敛红,残霞金碧幻奇峰":描述的是傍晚时分,城市的烟雾逐渐散去,山城的红色建筑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显得更加艳丽。这里的"烟霭"指的是城市的烟雾,而"红"则形容了夕阳下的建筑物色彩斑斓。"残霞"则指夕阳即将落下时天空中的云彩或云气
这首诗的译文是: 早晨,我沿着石桥行走,石桥高大壮丽。 傍晚,我沿着石桥行走,石桥上布满了星星。 霜冻使野草覆盖大地,秋天的湖水更加寒冷。 我要渡过这座石桥,但我心中充满了羞愧。 我没有像马相如那样才华横溢,今天还能来到这里。 注释: - 晓行晨星多:清晨时分,天空中布满了繁星。 - 驾言度石桥:表示将要度过这座石桥。 - 愧非马相如:惭愧自己没有像马相如那样的才华和文采。 - 今:指现在。
小淩河 驱车锦水湄,水净碧无波。 我闻贺夫子,游钓此岩阿。 斯人虽云逝,流风被已多。 锦水深且广,闾山高峨峨。 邈矣先生风,千秋共不磨。 译文: 驾着马车驶向锦水的岸边,水清波静没有涟漪。 我听说贺夫子曾经在这里游览和垂钓,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虽然这个人已经去世很久了,但他的风范和影响仍然流传至今。 锦水深邃而且宽广,闾山高耸而雄伟。 这位先生的风采已经远远地传扬开来
注释: 迩来咫尺叹离居,便欲相从未有期。 何日一樽桑落酒,灯明杯满话新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追忆与朋友的友谊和相聚的时光时所创作的。诗人怀念与奉峨兄在城南之保安寺读书的日子,那时他们非常自得。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各自有了新的追求和发展,最终都散去了。这种感慨让人深感遗憾,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聚在一起谈论诗词、分享生活的快乐了。因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作者感情的把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领悟诗歌所表现的哲理精神,评价诗歌的风格及语言。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标题、注释和诗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属于名句默写的题型,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背诵,再结合题干进行比对。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写出相应的诗句。
注释:倚靠着窗户凝望着蔚蓝的天空,云影平缓地衔带着树烟。几日以来,雨水滋润了青榆荚,婆娑的枝叶仿佛是无限的沈郎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句"倚窗凝望蔚蓝天",诗人通过"倚窗凝望"这一动作,表现出他对于窗外景象的深深关注。接着,"云影平衔带树烟",描绘了云与树的和谐共生,云影与树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二句"几日雨青榆荚地,婆娑无限沈郎钱"
注释: - 第一句“一带清溪涌碧沙”,描绘了保安寺旁的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碧绿如翡翠般闪耀。 - 第二句“春闲无事柳飞花”,描述了春天里,人们闲暇无事,纷纷到城外踏青赏花的景象。 - "题诗分韵松涛侧" 和 "好句难忘色斗鸦" 两句,描绘了与秦先生相聚讨论的情景,以及他留下的优美诗句给作者带来的深深印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朋友聚会时所作
【注释】 癸酉:唐宪宗元和九年(814)。保安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快士:指秦先生。堪舆:堪舆术,一种以地理方位、地形地势等为根据,预测吉凶祸福的迷信方法。喜堪舆精占卜聚谈者屡遂订交焉:喜欢堪舆术,擅长占卜,经常聚在一起谈话的人很多,于是与他们结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之间友谊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无奈感伤。首句“淋漓放笔类春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豪迈洒脱的个性和潇洒自如的才情
淡云微雨过重阳,陶令东篱菊正芳。 无客携壶还自酌,坐看归雁入苍茫。 注释: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天气有些阴霾,细雨蒙蒙。陶渊明在东边的小院子里种的菊花正在盛开。没有客人携带美酒来和我一起饮酒,我独自斟着酒,静静地看着归去的雁群飞入迷茫的远方。 赏析: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淡云”,“微雨”,“陶令东篱菊”,和“无客”这些关键词,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豁达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