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叔璥
【注释】: 1. 蛮娘:南方少数民族的女子。 2. 织作:织布。亦殊勤:也特别辛苦。殊,特别,极。勤,勤劳。 3. 圆木中空槽口分:用圆木制成的纺纱机中间有空隙可以分开。中空,中间隔开了。槽口,纺纱机的孔道。 4. 尺布:一丈长的布。堪:能够承受、能承受得起。北去:往北方运送,往北方去。北,通“背”。 5. 达戈纹:即菱形纹。是织物上的图案装饰。这里指花纹为菱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番社:指海南岛中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杂咏:即七言诗。盛植槟榔,槟榔树茂盛,遮天蔽日,覆屋檐四角;浓阴,树叶繁茂,遮光。夏月失曦炎,夏月阳光强烈,树荫下却凉如秋。猱(náo)升取子,猕猴爬树取果,飞腾过屋檐。不用如钩长柄镰,用长柄镰割槟榔,不如猕猴攀缘灵活便捷。 【赏析】《番社杂咏》是一首描写海南黎族人民劳动生活的诗作。作者从劳动的角度,描绘了槟榔树的茂密和热带风光的美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及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出谷秋深尽夏初”“刖蹄剖腹外无余”是说出了草之后就是夏天了,而马蹄被砍去,剖开肚子,里面没有东西。 【答案】 译文: 走出草丛的时候已经是秋天,而到了夏末;马脚被砍去了,剖开肚子,里面没有东西。 注释: 出草——出走;商革——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故云:出走。 赏析: 全诗通过马的一生
【注释】 番社:即吐蕃,这里指吐蕃人。杂咏:即杂诗。 未负耕犁未服辀(zōu):没有辜负耕种和驾车的职责。服:驾驭。辀(zhóu):车辕。 谁教驯狎入栏收:谁能教我驯服野马,让它进入围栏里来拉车? 番儿自惯无鞍马,大武山头捉野牛:吐蕃的儿童从小就习惯于不骑在马上,而是在山头上捕捉野牛。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唐代与吐蕃关系密切、友好往来的诗歌。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注释:仰看那巨鱼才跃出水面,箭矢无虚发,真是巧啊。如今苦学汉人的法度,驾筏施网,事情反而多了起来。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古代捕鱼方式的赞美和对现代捕鱼方式的批评。诗中描绘了古代捕鱼者依靠巨鱼的力量,以箭矢为工具进行捕鱼的场景,以及现代捕鱼者使用筏子和渔网进行捕鱼的方式。通过对这两种捕鱼方式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捕鱼方式的赞赏以及对现代捕鱼方式的批评。同时
【注释】 漫记:随意记载。天使:指宋朝的使者,也代指南宋军队。过台,即在台州登陆。番社,指台州附近的少数民族地区。遥临,临近。岂所期,哪里会想到。内视,这里指观察。土官,地方长官。汉语,懂得汉语。剧怜,非常可怜。耄孺(màorú),老人和小孩。尽欢嬉,尽情欢乐。 【赏析】 本诗为作者在宋使到台州时所作。诗人在观察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后,对宋使来此表示祝贺,并表达了对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注释】: 漫记:随意记载,即随意写。 临发:临走之前。 追攀:追赶。 惮劳:怕劳累。 驻旌旄:驻军。 蛮娘:指少数民族妇女。 争如:不如,哪能比得上。 步:行走的距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临行时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人以“临发”为题,意在表达自己虽然不愿辛苦,但还是要追随朋友远去,并希望朋友一路平安的心情。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注释】 漫记:随意记述。聚薪然火:聚拢柴火,点起灯火。烛天衢:照彻天空的明路。三碗鲸吞:形容饮酒极豪。齐赐酒:同声劝酒。合围挽手:指围成一圈手拉手。共歌呼:一起高歌呼唤。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热闹欢快的宴会场面,反映了唐代民间生活的一种风俗。诗人以“漫”字领起,直叙其事,不事雕琢,质朴自然,开篇便把读者带入了那个热烈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令人感到一种身临其境般的亲切。 第一联“聚薪然火烛天衢
这是一首七绝,内容如下: 荒地欲松园更腴,诛茅覆草令秋枯。 种时禾秸惊风雨,杂植还教薏苡扶。 注释: 1. 荒地欲松园更腴:想要让荒废的土地变成松园,让它更加肥沃。 2. 诛茅覆草令秋枯:铲除茅草和覆盖在地里的草木,让土地在秋季变得贫瘠。 3. 种时禾秸惊风雨:种植时,风吹动着禾秸秆,让人感到惊喜。 4. 杂植还教薏苡扶:将各种植物混合在一起种植,可以扶持薏苡这种药材。 赏析:
霜钟云磬韵双清,何处村庄旋旋鸣。 北客初来听不厌,那知此是夜舂声。 注释:霜钟和云磬的声音清澈,在秋天的夜晚回荡着,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我初到这个地方,听着这种声音,虽然有些陌生但并不讨厌,因为我没有听过这样的音律。但是,当我明白这是夜晚农民们在劳作时发出的声响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这种独特的音乐之美。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一个新地方听到的一种特别的音乐——霜钟与云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