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玑
诗句解析与译文- 长林修竹晚萧萧,徙倚栏杆纵目遥。 - “长林”指茂密的树林,“修竹”则指挺拔的竹子。 - “晚萧萧”描述树木和竹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寂静、幽深。 - “徙倚栏杆”描绘诗人站立在栏杆旁,犹豫不决或深思的状态。 - “纵目遥”意味着放眼远望,表现出对远处景象的欣赏和思索。 - 落日远衔双塔顶,白云横截半山腰。 - “落日”指的是落日余晖,通常给人以温暖、宁静的感觉。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西山即景》。以下是对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历尽平原到石门,盘旋万叠一峰尊。 日临大漠烟光淡,雪压浑河水气昏。 野寺无名惟见佛,空山有路渐知村。 老人为说前朝事,翁仲欹斜旧墓存。 注释: - 历尽平原到石门:经过了漫长的平原后,来到了石门。 - 盘旋万叠一峰尊:形容山峰连绵起伏,宛如万叠之高。 - 日临大漠烟光淡:太阳照耀在茫茫沙漠上,烟雾缭绕,光线显得朦胧而淡薄。 -
注释: 会稽道上 高城烟锁万峰低,远接江东近海西。 禹穴衣冠秋草白,宋陵风雨夜乌啼。 依然民俗存于越,无数山村属会稽。 来不加多去不少,九州到处客羁栖。 译文: 高高的城墙被烟雾笼罩着,远处的山峰低低地与江东海西相接。 禹王庙里的衣冠在秋风中已经变得白色,宋国陵墓里风雨交加,乌鸦在夜晚鸣叫。 这里的民俗还保留着越族的传统,无数个山村都归属于会稽郡。 来到这里的人不加多,离开的人也不少
注释:柳树在长堤上随风摇曳,水声在沙滩上漱洗,春意已经渗透到梵净寺了。我重游清江,但时间已经是第三天了,落尽的樱桃树上只有两棵树的花。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首句写景,柳条在长堤上随风摇曳,水声在沙滩上漱洗,春意已经渗透到了梵净寺;第二句写人,“寻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梵王家”则是客观实感,诗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实感相结合,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第三句写景
【注释】 那能:哪能、怎能。无事事:无闲着的事。 却心间:却在心中。 新沈水:指新酿的酒。 常烧:经常焚烧。小博山:即香炉。 帘垂窗四面:帘子垂下,遮挡了四面窗户。 榻下屋三间:榻子下面有一间屋子。 差胜:胜过。炎炎:热。 日往还: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面落下。 【赏析】 此诗写夏日闲居的生活情态,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和朴素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适,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 首句“那能无事事”是说
秋郊有感 数载重经此地过,荒林不复听樵歌。 满山落日行人少,一路新坟战骨多。 雕敝那堪频水旱,转输况未息兵戈。 书生空洒西风泪,静掩柴门可奈何。 注释: - 数载重经此地过:几年来再次经过这个曾经走过的地方。 - 荒林不复听樵歌:曾经的树林已经变得荒凉,再也无法听到砍柴人的声音。 - 满山落日行人少:山路上落日时分,行人很少。 - 一路新坟战骨多:一路上发现了许多新的坟墓
【注】: 孤城:单薄的城池。 上野航:在野外的水面上。 溪声争乱石:溪水声音撞击着乱石。 山色变残阳:夕阳西下,山色渐渐暗淡。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斋:指茅屋,这里指施明府的居所。 【赏析】: 奉化道中柬施明府 百里孤城晚,秋风上野航。 溪声争乱石,山色变残阳。 宿鸟全依树,农夫半在场。 使君清且简,茅屋庆仓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奉化道中的画面:诗人在秋天的夜晚,沿着一条道路前行
【注释】: 1. 不似在官衙,萧然野老家。不似在官衙:不象官署那样有拘束感。萧然:形容清幽。野老家:指隐士的家。 2. 闭门三径竹,隐几一瓶花。闭门:关闭门窗。三径:三条小路。瓶:盛酒器,此处比喻花。 3. 有月池先觉,非风柳已斜。有月:因为有月光。池:池塘或小溪,此指庭园中的水池。先觉:先于别人感到凉意。非:不是。风柳:风吹动的柳枝,已斜:已经弯曲。 4. 图书千万卷,原是旧生涯。图书:指读书
白草荒烟淡,苍山古道斜。 雁将天作路,雀以树为家。 日暮樵歌返,秋成社鼓挝。 村民性淳朴,留客话桑麻。
鸡鸣催客起,带梦走江乡。 竹似嫌人俗,山应笑我忙。 两溪分燕尾,一径转羊肠。 不是勤民事,何缘破晓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