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季仲
这首诗的作者为苏轼,他在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被贬至黄州。这首诗是他在得知好友萧德基来访后,即兴作诗以表达自己的心境。 诗句释义: 1. 漫求三釜禄,浪走十年尘。 - 漫求三釜禄:意思是随意追求微薄的俸禄,这里指的是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 - 浪走十年尘:意为白白地奔波了十年,形容诗人在官场上的辛苦和劳累。 2. 白发不饶我,虚名能中人。 - 白发不饶我:表示岁月无情
《陪赵守登楼赏红梅》 注释: - 大洁时争嫉,独醒人更疑:大洁,即纯洁无瑕。这句说梅花的洁白,与人的洁身自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产生嫉妒心理;而只有清醒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嫉妒,从而产生疑虑。 - 漫随春色媚,不改岁寒姿:这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春天的景色很美丽(媚),但是梅花依然保持着它那坚韧不屈的岁寒之姿(岁寒指冬天)。 - 霞带寿阳脸,酒融姑射肌:这句话是说,梅花的颜色如同美丽的女子脸颊上的霞光
昨夜梦陪后乘次前韵 落花迷晓径,零露点秋畦。 节物惊衰鬓,登临忆故栖。 苍苔痕过履,修竹湿新题。 昨夜寒窗梦,相随叠嶂西。 释义: 昨夜,梦中与后乘再次相遇,吟诵了这首诗。 落花飘落在清晨的小路上,细雨滋润了秋天的田野。 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衰老,鬓发已显斑白,心中怀念曾经栖息的地方。 踏过的青苔上留有我的脚印,新写的竹子诗篇湿润了墨迹。 昨夜在寒冷的窗前做了一个梦
卑栖安故里,薄宦倦他邦。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乡下安居乐业,远离官场,厌倦了在外漂泊”。这里的“卑栖”表示居住在乡下,“安故里”表示安定下来,过上平静的生活。而“薄宦”则表示官职地位卑微,无法施展才华,只能过着平凡的生活。最后一句“倦他邦”则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疲惫。 依社愿为栎,涤牲宁用庞。 这句诗的意思是“希望成为社中的一员,享受社祭的乐趣,而不是使用大牲口祭祀”
【注释】松菊:指隐者。荒三径:谓荒凉,无人问津。走:往来,来往。家山:家乡。厌摩肩:厌恶与人交往。便腹:饱腹,吃得饱饱的。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乡野时,是酬答友人周希父寄赠的和诗。诗中表现了诗人退隐后的闲适生活,以及对自己归隐生活的内心感受。 首联写诗人在隐居期间,因年老力衰,不能象从前一样到处游历,只好在家闲居,因而感到十分寂寥、无聊。 颔联“家山忆到骨,世路厌摩肩”
这首诗是诗人在陪馆中诸人游天竺,并分得香字后所作。全诗四联,前两联主要写景,后两联抒情。 “不到八年久”:意思是说,从我到天竺游玩到现在,已经过了八年了。 “重来双鬓苍”:意思是说,我这次回到天竺,发现我的双鬓已经变得苍白了。 “珠玑溅寒溜,笙磬咽风篁”:意思是说,天竺的泉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如同珠子一样。泉水顺着山涧流淌而下,发出潺潺的声音,就像是乐器奏响的音乐一般。 “啼鸟千林晚
檐鹊哺雏时自喜,垄牛舐犊互相嘘。 老妻觑我无他语,欢笑何年得似渠。
大江推月上层霄,夜色分人此最饶。 乡国未成千里梦,海门又卷五更潮。
梦破初惊枕簟秋,懒思身世独搔头。 山禽强欲知人事,叶底移时语未休。
不扫林间一径开,夜深留伴月皑皑。 问谁踏我琼瑶碎,新有诗筒破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