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奇
【注释】 举举媚:即“举举”,表示屡次。 媚学子:讨好年轻人。 不吾知:不了解我。 知而有不能:了解我而又不能。 无乃失于欺:恐怕是欺骗了人。 不知未为患:不了解,没有祸害。 不欺浩难期:如果不欺骗,就难以期望。 咄哉天下怀:为什么天下的人都喜欢欺骗? 【赏析】 《论语》记载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其中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思想。孔子认为,要成为君子,就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解析与释义 第一句:“尘劳终日漫区区” - 译文:终日的尘劳中,我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角色。 - 注释:尘劳指的是世俗事务或日常琐事,“终日”表示时间上的长度,“漫区区”表达了对自身在世俗生活中微不足道角色的认识和接受。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认知,即他认为自己只是在尘世中做着一些琐碎的工作,并没有做出特别的贡献或成就。 第二句:“竟是乾坤一腐儒” - 译文
【注】 灯:这里指灯师,即卖油翁。 擿植冥行信所之:比喻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始终不渝地走自己的道路。擿(zhī),探求。冥行者,指迷失方向的人;信所之,意为始终不渝地走自己的道路。 昨夜忽然寻得路:比喻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孤灯一点是吾师:比喻找到的是正确的方法。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信念、勇于探索的精神的赞美。首句“自从失道人多岐”,意味着在人生的道路上
【注释】 不欺:无欺诈。堂:指朝廷。心外何曾别有天:意谓天地之间,人心是最重要的,人之心与天地之心是一样的。吾心和处即昭然:意谓我心和谐,则天下皆明,自然光明。昭然:光明。莫向穹苍觅:意谓不要向外寻求。帝所清都在目前:意谓皇帝的圣德清明,都在当前,不必远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物言志。诗人以心为体,以天地为用,认为宇宙万物都由“心”来主宰,而自己内心世界又如此广阔明朗
注释:地上空虚总是天,此中那复计中边。好将天体为心体,体得纯全自浩然。 赏析:王龟龄(生卒年不详)是南宋诗人,与范成大、陆游等人都有交往,诗风清新,以议论为主。这首诗是他的名句。第一句“地上空虚总是天”,表达了一种虚无缥缈的宇宙观。第二句“此中那复计中边”,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虚无缥缈的境界。第三句“好将天体为心体,体得纯全自浩然”,则是对这种境界的理解和诠释。这里的“体”是指体悟
【注释】 属疾:指因病卧床,即病中。属:通“嘱”,托付。 属疾梧轩:指托付我到窗边的高梧树下休息。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 覆:遮盖。 新叶:指初生的新叶。 华滋:茂盛的样子,这里指树叶茂盛。 白日:太阳。 永:长久。 清阴:清凉的树荫。闲移:随意移动。 暖虫:冬眠的虫子。垂到地:落在地面上。 晴鸟:晴天飞来鸣叫的鸟。语多时:啼鸣不止,多时。 泊然:恬淡、安然自得的样子。 忘:忘记。所思
稽首泗州普照王,曩以宝塔接群品。 塔今败坏成微尘,随意分身无不在。 我观世间有为法,无常迁变同一空。 假饶建塔如恒沙,未有不归幻灭者。 岂惟淮塔有兴废,阿育王造亦非坚。 菩萨应感常现世,不随宝塔俱存亡。 耕雨穫晴长淮风,普为众生作饶益。 我今绘此应感象,常以正念为皈依。 于此员光一寻中,而兴七级浮屠想。 正念皈依无间断,普愿菩萨常感通。 洪钟小大随叩鸣,所求所请皆如意
稽首补陀闻思修,千手千眼普供应。 世人两手及两眼,眼见手捉各随心。 多一手眼无用处,即与骈拇枝指等。 菩萨照用一时行,应以千心为主宰。 相彼方寸湛然地,不容二念那复千。 我谓菩萨如水月,一水一月同照曜。 方员大小虽不同,举手见月等无二。 我今续此妙色相,以为正念皈依处。 于一身心起多想,而作千手千眼见。 普愿大员镜智中,知我此念无间断。 所求皆应如谷声,请无不从亦如是
浑沌凿开无限事,逍遥游后更何疑。 饶伊齐得鹏并鴳,不似当年作蝶时。
眼碧眉厖,足趺肩亸。 此庵样子,元来恁么。 当年唱个无生曲,火冷云深从寡和。 如今口作挂壁闲,独说宗乘闹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