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举媚学子,居曰不吾知。
知而有不能,无乃失于欺。
不知未为患,不欺浩难期。
咄哉天下怀,何以天下为。
【注释】
举举媚:即“举举”,表示屡次。
媚学子:讨好年轻人。
不吾知:不了解我。
知而有不能:了解我而又不能。
无乃失于欺:恐怕是欺骗了人。
不知未为患:不了解,没有祸害。
不欺浩难期:如果不欺骗,就难以期望。
咄哉天下怀:为什么天下的人都喜欢欺骗?
【赏析】
《论语》记载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其中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思想。孔子认为,要成为君子,就要处处为他人着想,事事以别人的利益为重。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他对于如何做人的思考。
诗的前六句,诗人反复强调自己“居曰不吾知”、“知而有不能”,说明自己有自知之明,但又有无能为力的苦恼。接着,诗人又指出自己的不足:“无乃失于欺”,担心自己的行为过于欺骗别人,因此感到不安。最后,诗人发出感慨:“不知未为患,不欺浩难期。”意思是说,如果自己能够做到不欺骗别人,那么即使有困难,也能够克服。
诗人的这些思考和感慨,都是围绕着“如何做人”的主题展开的。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他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