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甫
诗句原文 歙江归艇棹晴波,同去同来日几何。 不怕黄花负人约,只愁人意负花多。 注释翻译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歙江上乘坐归舟,欣赏着晴空下的波光粼粼的景象。同时,诗人感叹与友人相聚的时间短暂,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不怕黄花负人约”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即使面对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也愿意坚守这份约定,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注释】 九华山:山名,在安徽省。 天河秀出九芙蓉,白也诗词信是工:天河的美景如同美丽的九朵芙蓉花一样,李白的诗词真是工巧精湛。 我欲依然名九子:我想还是以"九子"来命名这九座山峰为好。 人情山意两融融:人间的感情和山峰的意趣融合在一起,十分和谐。 【赏析】 本诗是作者对九华山景色的高度赞赏和赞美。首句点明九华山的美在于“天河”之“秀”,即美在自然景观的秀丽
注释: 1. 洞外老天非不大: 外面的天空不是很大。 2. 洞中天小却奇哉: 洞内的空间很小,但非常奇特。 3. 此奇端的由天造: 这种奇特的形态是由大自然创造出来的。 4. 不枉携朋得得来: 来到这里,没有白费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赵克家对三洞天的赞美。他认为外面的天空很大,里面的空间虽小,但却非常奇特。这种奇特的形态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因此他没有白费时间来到这里
不羡勋名逐日新 课孙种绩及青春 试将圆镜当空照 始识庐山面目真 注释 - 不羡勋名逐日新:不羡慕那些每日都有新成就的荣誉。 - 课孙种绩及青春:教导孙子种植庄稼,以体现自己的辛勤和成就。 - 试将圆镜当空照:比喻通过反思来洞察事物的真相。 - 始识庐山面目真:开始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注重实际生活的态度。诗中通过描述自己不追求功名利禄
【解析】 题半霄亭,即题咏半霄亭。 题句:今天带着月亮登上山头,四面晴岚翠色好像要流溢出来。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以明丽的笔触勾勒出登临所见美景,表现了诗人高旷、超脱、豪放的性格。“今朝带月上山头”一句是全诗之眼,突出了作者登高望远时的喜悦之情。“面面晴岚翠欲流”描写了晴岚缭绕、青山如黛的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颔联中,“青霄”二字暗寓诗人的抱负。“此处”以下为颈联,承上启下
送别时用前韵写诗 殷勤寄信胜邮音,合把君心印我心。 老老及人仁者事,祝君毋得任浮沉。 注释: 殷勤寄信胜邮音:意思是说,即使书信往来不如邮件那样迅速快捷,但心意的表达却是真挚而深情的。 合把君心印我心:意思是说,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并感受到我的心意。 老老及人仁者事:意思是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充满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关怀。 祝君毋得任浮沉:意思是说,希望对方不要被世事所困扰
和晋斋兄韵三首 不爱金章紫绶纡,欣然玉局自安居。 近来作计谁云拙,六六之年创一庐。 注释与赏析: 1. 不爱金章紫绶纡:不羡慕金章和紫色的绶带,表示追求简朴的生活。 2. 欣然玉局自安居:心情愉悦地居住在自己的小院子里。 3. 近来作计谁云拙:最近在计划上遇到了困难,没有人能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 4. 六六之年创一庐:经过六年的时间,终于建造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屋。 这首诗是宋代的一首诗
注释1:和晋斋兄韵三首,指与晋斋兄弟共同吟诗作赋。 注释2:家塾提纲属晋斋,指晋斋为家中塾学制定提纲。 注释3:絜斋气脉远乎哉,指晋斋的学术修养高远,难以比拟。 注释4:升讲开聋聩,指晋斋讲授课程时能够启迪学生,使他们耳聋也能听清。 注释5:衿佩跄跄济济来,指众多学子恭敬而来。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晋斋的,表达了对晋斋学问的敬佩以及对学子们的鼓励。晋斋为家中塾学制定了提纲,其学术修养之高远
【注释】 崇圣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 翠瀑:瀑布。 戛玉新亭:用玉石砌成的亭台。这里指崇圣寺。 沛然:盛大的样子。 青天:天空。 【赏析】 崇圣寺是云南昆明的一座名刹,寺内有一泓碧水从高崖上飞泻而下,形成一道巨大的瀑布。这首诗就是诗人游览此景时即景抒情之作。首句“翠瀑”二字写景,次句“戛玉新亭却沛然”写观感,第三句“世事废兴皆若此,醉眠何用问青天”写感慨。诗虽不长,但意境宏大,气象阔大,气势磅礴
崇圣寺瀑布泉二首 半山飞瀑元如雪,况是今朝雪里来。 界破青山休谩诧,神光妙用亦奇哉。 注释:半山腰的瀑布像雪花一样落下,更何况今天是雪花飘落的日子。瀑布从山上冲下来冲破了界限,让青山不再自傲,它那神奇的光芒和妙用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啊! 赏析:这首诗以瀑布为描绘对象,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和超凡脱俗。诗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