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甫
【注释】 黄柏冈:地名,在今江西上饶。 百岁翁:一百岁的老人。 婆娑:形容人行动迟缓而悠闲自在的样子。 得得(dé dé):形容说话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烦君问:麻烦你多问几句。 荒政:指废弛的政事,这里指朝廷无道的政治。 惬老农:使老农高兴。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百岁老人的闲适生活和对国家政治的忧虑,表达了他对朝廷无德的不满和对老农的关爱。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注释】 朱弦:红漆弦,比喻贤才。 疏越:疏远。 澹徽音:淡泊名利。徽音:美声。 长年:长寿。 沈沈:深沉的样子,形容深夜。 赏析: 此诗三首,是诗人为冯德厚祝寿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他美好祝愿的殷切之情。 第一首,首句“朱弦疏越澹徽音”,用朱弦比喻贤才,用疏越来表示对贤才的敬重,用澹徽音来赞美贤才淡泊名利,高洁自守的品质。第二句“身在尘中只古心”,诗人以古之贤人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尘世之中
注释: 麟经咀嚼造深微,攀取秋风第一枝。 便把斯言为子寿,嵩高不用更吟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给朋友冯德厚祝寿的诗。冯德厚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高度赞扬和祝福。 首句“麟经咀嚼造深微”,意为深入钻研,精研细究。这里的“麟经”指的是珍贵的典籍,如《周易》、《尚书》等;“咀嚼”则表示深入理解和研究。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深入钻研,精研细究,以期达到更深的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从诗歌的内容理解其情感,并结合具体意象分析其在诗中所起的作用。然后仔细阅读题干中的关键词“苦过重阳”“黄花剩插两三枝”“对花酬酒坚盟约”等,理解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最后将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赏析诗句所蕴含的情感,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注意要联系上下文来分析。 此词上片写诗人辞别友人时的情景
【注释】 赓周纯甫求归三首:这是诗人在友人请求归家时,写给友人的一首七绝。 人生何处是知音:人世间哪里有真正懂得自己的知己呢? 契合端由一片心:彼此心意相合的原因就在于彼此有着相同的思想感情。 瞥见先生清苦貌:忽然看见先生清贫而又刻苦的形象。 吾儿且喜不埋沈:我的孩子也因此而感到高兴而不沉沦下去。 【赏析】 “人生何处是知音”,人生在世,究竟谁能理解自己,能与自己心灵相通呢?诗人对此感慨颇深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百首诗成遇赏音,云何容易动归心。 少陵不肯为轻薄,笑杀王杨井底沈。 接下来是对诗句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创作诗歌的场景和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通过对少陵、王杨等人的比喻,也揭示了诗人对当时文人轻佻浮华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凤凰翔集肯卑微,独向梧桐拣一枝。 乍别故栖知未忍,临行更赋白圭诗。注释:凤凰聚集在高处不会显得卑微,独自挑选梧桐树上的一根枝条。刚刚离别熟悉的栖息之地,心中还依依不舍,临走前还要吟诵《白圭之玷》。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朋友时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人借用凤凰和白圭的典故来寄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联以凤凰为喻,赞美其高洁的品质;颔联写诗人在临别之际,选择梧桐枝作为纪念
【注释】 再用前韵:即“再用前韵诗”或“重用前韵”。 黄花未见应难会:指尚未见到黄花,所以很难体会它的意思。 见了黄花会意多:指已经看到黄花,因此能够领会到它的含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菊花。 全诗从“未见”与“见”两个角度入手,写诗人对菊花的观察和体味。首句写“未见”,次句点“未见时想见”之意,三、四句写“见”后所悟,末二句写“见”而更悟,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表及里
通过对所给内容的综合分析,得知它是一部清代的作品,作者为张英。此诗是诗人在衢学讲堂更名时创作的五首诗中的第一首。 接下来将深入地解读这首诗: 诗词原文: 莫道今人不古如,分明气象鲁之洙。 坤爻六二知何义,试叩胶庠学易徒。 第一句“莫道今人不古如”,表达了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人们并不完全像古人那样守旧,而是有现代的气息。这里的“古如”指的是古代,而“今人”则是指现代的人。第二句“分明气象鲁之洙”
【注释】 本句释义:本来诗兴就不高,可秋风却偏偏将最高大的树枝折断。 这句释义:诗歌的殿堂正在建设之中,你为何要离去? 这句释义:我为你留下百首诗,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诗人在秋风乍起的时候来到友人处,看到一株高枝上结着果实。秋风的威力很大,能吹折树木的最高枝。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写了许多诗歌,但诗的意境、风格等都还达不到最高的境界,只能算是“尘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