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望之
诗句输出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译文输出 精卫鸟衔着小树枝和小石头,准备填平大海 注释 精卫,传说中的神鸟。衔,叼取。微木,小树枝和小石头。填,填平。沧海,大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精卫鸟不断投入东海的石头和草木,来表达她对复仇的决心。"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这一句,生动地展示了精卫鸟不畏艰辛、坚持到底的精神。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注释】 山四十八面险:形容山势险峻,山峰重重叠叠。盘:指环绕、围绕。云暗:云层昏暗,指阴天或雾气弥漫。三百六旬秋:指一年中阴天的天数。三百六旬:周代以干支记年,“三百六十”为一周期,每六十年为一周期,“三百六旬”即六十年,这里泛指一年中的阴雨天气。 【赏析】 首句“山盘四十八面险”,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这座大山的险要地势。四十八面险,既指山形奇特,又暗示了山势之峻。诗人用“盘”来形容其形状
【注释】 秋:秋天。日:太阳。 落:落山。 鹿门事远无人传:指的是隐居在鹿门山的诗人,其生活和事迹已经远离人们的视野,没有人再向他打听。 【赏析】 首句“凤林秋晚见日落”,描写了一幅秋色满园、夕阳西下的景色。凤凰林是指山林,秋天的傍晚看到太阳落山,是典型的自然景观。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 二句“鹿门事远无人传”,则转向了历史的长河,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
【诗句释义】 剩破:残破,这里指头发稀疏,形容人衰老。朱红:指头发的颜色。供:用来修饰。校:校阅、校勘。书:书信。南荒来校:指来自远方的来信。世间书:泛指书信。 【译文】 头发稀疏,残破不堪,用来修饰书信的红笔字迹。 【赏析】 “剩破朱红”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年老多病的形象,头发稀疏,残破不堪,用来修饰书信的红笔字迹。而“南荒”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校世间书”则是说诗人收到远方亲友的来信
【注释】 郡楼:指州郡的官署。秋:秋天,秋季。过雨:经过雨水洗涤。月临池树:月亮映照在池塘边的树梢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晚秋景色的小诗,诗人抓住晚秋的典型特征,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山绕郡楼秋过雨”,意思是山峦环绕着官署,秋天过后又下过一场雨。“月临池树晚生烟”,意思是月光映照着池塘边的树梢,傍晚的时候,树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以静谧、清冷的感觉
译文:不要说南州居在井底,请来到这里望川原。 注释:井底:比喻地势低洼的地方,引申为偏远的、贫穷落后的地方;川原:大河平原,泛指平原、大地。 赏析:此诗句是诗人自谦之言,他认为自己虽然生活在偏僻的南方,但是并不觉得自己就比北方人差。诗人用“莫道”一词,表示否定,表明自己并不承认自己的地位卑微。接着,他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自己的生活环境与北方的大平原相比较
注释:听说南州有异俗,寒来正月并不算冷。 赏析:此诗为五绝,是作者自述在岭南的所见所闻。诗人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岭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其八”二字可能是编者加注,也可能是误记
注释:这里的“节近清明”指的是清明节即将到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地连巴楚的峰峦,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而柳色知时节,则形象地描绘了杨柳在春季里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其五 海山无瘴八蛮清。 注释:海上和山上都没有什么瘴气,八个蛮族的地方都很清新。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游览的壮阔景象,描绘了一幅壮美、辽阔的画面
诗句 1. 金船载山知有无:金船上装载山岳,似乎知晓它们的有无。 2. 大千浮空佛所书:《大千世界》在佛教中象征着宇宙的广大无垠,这里暗示着天地间的广阔景象是由佛所描绘或启示的。 3. 何人夜断海山臂:谁在夜晚切断了海山的臂膀?这里的“臂”可能象征着山与海之间的界限被打破。 4. 一手挈置西南隅:有人用一只手将山和海放置于西南角,意味着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5. 白虹发晴涪水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