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之
宋临江军人,徙居庐陵,字子澄,号静春先生。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知宜黄县,以荐召对,论“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 历太常寺主簿、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 被诬告罢归,筑槐阴精舍以讲学。 光宗立,起知袁州,病卒。 初中进士后欲应博学宏词科,及晤朱熹,遂志于理学。 与吕祖谦、张栻神交,为汪应展、李焘敬慕。 有《曾子内外杂编》、《戒子通录》、《墨庄总录》及文集等。 生卒年
游洪阳洞
朝来拔脚尘埃底,共访人间小有天。 唤醒几年朱墨梦,胸中丘壑故依然。
和朱晦庵
谁云两州牧,择笏望辕门。 渠亦髭须好,公今德义尊。
子澄,原名刘清之,宋代诗人
宋临江军人,徙居庐陵,字子澄,号静春先生。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知宜黄县,以荐召对,论“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 历太常寺主簿、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 被诬告罢归,筑槐阴精舍以讲学。 光宗立,起知袁州,病卒。 初中进士后欲应博学宏词科,及晤朱熹,遂志于理学。 与吕祖谦、张栻神交,为汪应展、李焘敬慕。 有《曾子内外杂编》、《戒子通录》、《墨庄总录》及文集等。 生卒年
刘清之
宋临江军人,徙居庐陵,字子澄,号静春先生。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知宜黄县,以荐召对,论“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 历太常寺主簿、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 被诬告罢归,筑槐阴精舍以讲学。 光宗立,起知袁州,病卒。 初中进士后欲应博学宏词科,及晤朱熹,遂志于理学。 与吕祖谦、张栻神交,为汪应展、李焘敬慕。 有《曾子内外杂编》、《戒子通录》、《墨庄总录》及文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