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才邵
冬日牡丹五绝句 其一 百花头上有江梅,更向江梅头上开。 便使诗人惭未识,春前还解上楼台。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1. 百花头上有江梅:形容江梅在众花之上,如同众花的点缀。 2. 更向江梅头上开:表示在众花之中,江梅最为显眼。 3. 便使诗人惭未识:即使诗人自感学识不足,也无法完全理解其美。 4. 春前还解上楼台:即便到了春天,江梅仍能登上高楼欣赏其美丽。 赏析
第一句“聊将芳醑发微殷”,意为:姑且用醇酒来激发芬芳。“芳醑”指的是美酒,“微殷”则表示微微的酒精味道。这里的“聊”是姑且的意思,表示诗人在冬日里,没有更多的御寒措施时,只能用这杯酒来稍微温暖一下。 第二句“岂是冰肌不耐寒”,意为:难道我的肌肤不怕寒冷吗?“冰肌”指的是冷而透明的肌肤,这里用来比喻牡丹花的美艳和坚韧。这句诗表明,虽然外界环境非常寒冷,但牡丹花依然能够绽放美丽,不畏惧寒冷。
【注释】: 芳丛不遣(qīng cóng bù qiǎn)雪霜封,已是青腰独见容。更祝春风重着意,行看拂槛露华浓。 【赏析】: 本诗写牡丹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生机勃勃,令人赞叹不已。首句“芳丛不遣雪霜封”,意为百花之中的牡丹花丛没有遭到雪霜的侵袭,依旧开放,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第二句“已是青腰独见容”,描绘了牡丹花盛开的景象,青绿色的花枝上,只有一株牡丹独自绽放,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霜降后荷杆枯萎,半倾斜地枯坐在水边。 水落寒溪,波浪起伏。 大雁在飞,更需系上帛带,似在传远方的书信,渡过龙沙。 注释: 次韵德源道人水墨画二绝句 其二: 次韵:跟原诗的韵脚相同,即“花”和“沙”。 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作画。 二绝句:两首诗。 其二:第二首。 霜枯荷叶半攲斜:霜冻使得荷叶枯黄且倾斜地倒在水面上。 水落寒溪蹙浪花:水流减缓,冷清的溪流中激起层层的波浪。 雁足更须添系帛
《题茅山多叶芍药诗》是宋代诗人刘才邵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诗句解读: 1. 司命霓旌款帝关:描述了司命神驾着霓虹般的旌旗,在皇宫之间往来的情景。 2. 司花仙史亦骖鸾:描述了司花神和仙人一同乘坐鸾鸟飞过的场景。 3. 谁人黠似东方朔:提到了东方朔这个机智的人物。 4. 偷出名花与世看:描述了某人巧妙地摘取了名贵的芍药花
【注释】 又间金红芍药诗: 又,指再次。间,间隔、插。金红芍药,即牡丹花。诗人以牡丹比美人,写其貌美色艳,令人瞩目,但自己却羞于题咏。 诗家赋咏怯挥毫,比象偏难为格高: 诗家,诗人。赋咏,题咏。挥毫,挥笔。比象,比喻、比拟。格高,格调高雅。 浑似上元朝阿母,流金铃间赤霜袍: 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道教的天官赐福日,民间称为“上元节”、“元宵”。朝阿母,朝拜天上的玉皇大帝。流金
我们需要逐句分析这首诗,然后根据这些分析来提供相应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人言花似征鞍色:这一句的意思是许多人认为花儿的颜色就像马匹的鞍子一样。这里的“鞍色”指的是马鞍的颜色,而“征鞍”则是指用来骑乘的鞍子,这里可能隐喻了诗人所要骑乘的东西。 2. 嫩紫茸茸个样奇:这一句描述了花的颜色是嫩紫色的,而且非常细腻。"茸茸"在这里形容的是花朵的质地,给人一种柔软、细腻的感觉。 3.
【注释】此诗为咏冬日牡丹。“冰霜惨刻”指严寒的天气。“暗中和气”指在冰雪覆盖的冬季,花神依然开放,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美丽的风采。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冬天里盛开的牡丹的坚韧和美丽。诗中“暗中和气自生春”一句,既写出了冬天里百花凋谢的景象,又写出了牡丹独自开放的美景,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说似何劳解语人”一句,是说牡丹无需人们去解释,因为其内在的美是不需要解释的
注释:菊花的节操坚贞高洁,不同于一般花卉,即便在严寒中也毫不屈服。它已经枯萎了,但仍然努力地保护那幽香。这些花瓣纷纷落下时,不知道它们曾经拥有如此高贵的品质。 赏析:诗人以“苦节寒心”来形容菊花的高洁,这是对其品质的高度赞扬;“尽枯终欲护幽香”则描绘出菊花即使枯萎也要守护其幽香的形象,展现了菊花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两句“纷纷花蕊那知此,已落犹夸半面妆”,则通过赞美花朵的美丽来表达诗人的骄傲和自豪
注释:天上的神仙用意太勤了,时常遣花王为大地报春。从此以后梅花应该会说人话,不要冤枉人家。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天公的用心来比喻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喜悦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天公派遣花王为大地报春这一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期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人间生活的关注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