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才邵
昭君生长巫山村,独负娇容似玉温。 独自拥有着如同玉石般温润的容貌,昭君在巫山县的村落中成长。 恰似此花开腊后,芳心脉脉与谁言。 恰似这梅花在冬末开放,其芬芳之心脉脉相传,却又不知向谁诉说。 诗句赏析:诗人刘才邵通过描绘昭君的美丽和她的孤独,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物命运的同情。这首诗通过对比昭君的美貌和孤独,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 译文:昭君生长在巫山的村落里,独自承载着美丽的容颜
这首诗是朱新仲在省府住宿时所作的次韵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红尘倦奔驰,流汗缘衣缕。 - "红尘"指的是世俗的生活,"倦奔驰"意味着厌倦了奔波劳碌的生活。"流汗缘衣缕"形容衣服因出汗而贴在身上,暗示诗人身体上的疲惫与辛劳。 2. 深堂尽岑寂,寝卧殊得所。 - "深堂"可能是指宽敞明亮的房间,"岑寂"则表示静谧和孤独。"寝卧殊得所"意味着睡觉非常舒适,得到了休息。 3.
注释: 1. 黄芍药:指芍药,一种花卉。 2. 游沛曾闻汉帝魂:在游览徐州沛县时,我曾听说那里曾经有汉帝的魂灵出没。 3. 梦中名实未应分:梦境中的事情与现实中的情况并不相符。 4. 看花莫动枝头蝶:不要因为看到美丽的花朵而惊动了树上的蝴蝶。 5. 惊觉徐州老使君:被惊醒后,发现原来是徐州的老使君。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黄芍药为题,表达了他对徐州的美好回忆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次韵刘宽夫题进此庵 使君机鉴高,圆妙等空有。一超到真际,论古全无友。 岂更向鸿蒙,勤勤问何叟。以兹了喧静,三三元一九。 佳哉府中园,松竹当花柳。于中结圆庐,风月供户牖。 从来廊庙具,朝野注望久。难从容膝安,广袤横数肘。 定烦帷幄筹,为指逐兽狗。气吞西江水,吸尽才一口。 坐令世间人,仰之如北斗。第功高汗马,许复更称首。 方知庵中人,元是经纶手。 注释: - 使君机鉴高,圆妙等空有
【注释】 次韵德源道人:指和作者的好友德源道人同写诗。 修竹:长而直的竹。 寒禽:冬天栖息在深林中的鸟。 写真:画像。 细看更觉妙通神:仔细观看后,觉得这画非常精妙。 妙通神:神妙至极。 飘摇患:飘摇不定,比喻危险。 应选深林寄此身:应选择幽静的树林来寄托自己的生命。 【赏析】 《次韵德源道人水墨画二绝句·其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诗。全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注释】鉴上人:指鉴真和尚。通内外学遍游访方:遍游四方,学习佛法。晚栖旧隐:晚年隐居山林。牡丹四窠:牡丹花丛中有四个花窠。见寄:收到来信。因成三绝句:因此写下这三首诗。以谢:用以表示感谢之意。 【赏析】《题牡丹图》是唐代著名僧人鉴真的一首七绝诗。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全诗通过描绘美丽的牡丹花丛,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段成之:作者的朋友,字子升。 - 粟庵:作者居住的小山庵名。 - 安禅:安心打坐参禅,指修道。 - 城闉(yin):古代城市四周的城墙和城门。 - 高义:高尚的道义。 - 信知:确信知道。 - 薄云天:像云彩一样飘浮在天空中,形容其道义之高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朋友段成之的诗。诗中描述了段成之在小山庵中安心打坐修道,已经十年没有踏出过城市一步的情况
海甸秋深亦陨霜,不因寒苦减真香。 冰容本自嫌施彩,青女何劳抹晓妆。 注释: 1. 海甸:指海边地区。 2. 秋深:深秋时节。 3. 陨霜:落下的霜。 4. 寒苦:忍受寒冷和困苦。 5. 真香:真正的香气。 6. 冰容:形容菊花如同冰雕一般清冷的形态。 7. 施彩:装饰或添加色彩。 8. 青女:神话中的水神,这里指春天的使者。 9. 抹晓妆:早晨化好妆。 10. 练帨云衣天上装:形容菊花洁白如云
学道何妨只在家,漫栽花草记年华。 个中本自无荣悴,浮世何曾似落花。 注释:我学习佛法并不需要到外面的世界去求证,在家也能修得正果,就像种花一样,只要精心照料,年年岁岁都会花开,这就是修行。世间万物都有生有灭,就像花儿一样,无论怎样努力,终有一天会凋谢,这是自然的规律,没有什么可羡慕的。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修行并不需要离开家去寻求,在家就能修得正果
注释:听说他当时出家,正值春风四时,观赏了牡丹花的盛开。然而现在他已经示病在山中,担心会引来天庭的散花。 赏析:本诗是诗人对某位隐居山林之人的赞颂之作,通过描写他的种花经历以及如今因病不出山,来表达对这位隐者的赞美之情。诗人以“闻说栽时正出家”起笔,描绘了这位隐者当初出家的情景,表现了他对佛学的虔诚追求。随后,诗人又描绘了他的种花经历,从春天到秋天,经历了四纪(十二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