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籀
【注释】 《送富枢知三衢三首》是宋代诗人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分别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春、夏、秋三季,是作者任杭州通判期间,为友人富察言赴任浙江路转运使而作的送别诗。 第一首写富枢到任后,要像当年王羲之挥毫写就“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样一篇传颂千古的名作,所以作者特意为他准备了笔砚纸墨,又用青丝带系好书卷,以表示对他的厚望
隐士云凝北山麓,将军树竦碧崖寒。 隐士隐居在北方的山脚下,高高的将军树耸立在碧绿的崖上显得格外寒冷。 乌犍户富犁千亩,苍簳梯空擢万竿。 巨大的乌犍门里种满了肥沃的土地,长长的竹梯子空置着,仿佛要飞上天去拔起无数的竹子。 荦荦马鞭贪快睹,森森僧席饫奇观。 那粗大的马鞭总是追求速度,僧人们坐的席子丰盛无比,他们饱览了无数奇妙的景象。 未应泉石减天竺,自古英灵招考槃。 这泉水和石头怎么能比得上天竺山
这首诗是次韵给待制王公出示的李公丞相鼓山唱和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次韵待制王公出示李公丞相鼓山唱和之什不揆芜累奉和一首 1. 经世量的颙昂——形容人的胸怀广阔,能够治理国家大事。 2. 超轶尘秕净——超越世俗尘埃,达到纯净的境界。 3. 猗欤寻山屐——形容在山间行走时鞋子磨损的样子。 4. 泛矣随波艇——形容在水上漂浮时船只随波逐流。 5.
译文: 三月辛卯日,天空中降下了大雨和冰雹。 剥落的圭玉碎裂的璧玉,昆山倒塌,天容黯惨,凝不开。 隋朝时期,帝王与诸侯之间的争斗就如同猛虎、犀牛一样凶猛,而百姓则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 雀鼠因为恐惧而躲进了墙壁里,声音如同大海翻腾、陨石坠落一般。 疾雷破山,万壑沸腾,急雨如悬河般倾泻,使平地也变得只有一尺深。 春天刚刚降临,万物复苏,但嘉禾生得浅薄,只有几丝纤毫。 季子御驾去抗击冰雹,虽然非常勤奋
送富枢知三衢三首 代天襟量服英髦,能扈王舟出海潮。 轻重裴公陈梗切,安危汲孺绝麾招。 吟笺访古羊腾石,奕局行春柯烂樵。 谢傅不应丘壑尚,绝尘机警冠当朝。 注释: 代天襟量:比喻胸怀大志。襟,衣襟;量,度量。 服英髦:任用英才俊杰。服,任用;髦,通“毛”,指年轻有为的人。 扈(hù):追随。 轻重:指权衡利弊。 裴公:唐代裴度,字中立,历任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封韩国公,谥号“文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僧庵崖上榴花》 。下面我将逐句解释: 苍崖有红榴,照眼风棂迥。(苍崖:青黑色的山崖;红榴:红色的榴花;照眼:形容红色非常鲜艳,使人睁不开眼睛;风棂:风吹过的地方。) 鹤顶磨丹明,猩唇染罗竞。(鹤顶:白色的鹤嘴;磨丹明:像丹砂一样明亮;猩唇:红色的嘴唇;染罗竞:用红色的罗布染色。) 天然同心蒂,物理有殊禀。(天然:自然形成的;同心蒂:像心一样连着的蒂;物理:自然的规律
这首诗是送别富枢知三衢三首中的一首。诗人以“山林引避一无求,遄返岩廊岂自由”起兴,表达了对富枢的深深祝福和不舍之情。接下来四句则是对富枢的美好祝愿和期盼,希望他在朝中能够得到重用,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为百姓的幸福鞠躬尽瘁。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送别富枢,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富枢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振条裂石寒飕飕,霰集黄昏天为愁。 - “振条”指的是梅花在风中摇曳的样子,“裂石”形容梅花的枝干坚硬如岩石,“寒飕飕”形容梅花散发出来的清冷气息,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寒冷的环境中。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的赞美。同时,“霰集黄昏天为愁”也描绘了一幅雪景图,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季节和心情。 2.
这首诗的主题是鉴裁,即评价和鉴别。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详细解释: 1. 鉴裁一首 - 开头直接提出了主题,即通过这首诗来评价一个人(可能是诗人)。 2. 乔公评老瞒 - 这里提到了“乔公”,可能是一个有声望的人物,他评价了被称为“老瞒”的人。这里的“老瞒”可能指的是曹操。 3. 谪仙奇郭令 - “谪仙”是古代对仙人的一种称呼,而“郭令”可能是指郭子仪。这里可能是在说,像郭子仪这样非凡的人物
王叔明示长句讶乌涧人不出楚则失矣齐亦未为得也次韵一笑 忍对三峰閟两山,澹蛾三五韵幽闲。 王郎宾席自水冷,君须举玦人舍环。 乌涧门阶未尝峻,瑞峰重深一百间。 列屋罗帷隔风日,九回沈水纡髻鬟。 使君素负凌霄志,臞儒何以换酡颜。 龙香小袖酬绿醑,不管紫云私有语。 美哉江色酿山光,青琐勤开看烟雨。 注释:这首诗是作者看到王叔明的长诗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王叔明诗歌的欣赏之情。每句都与王叔明的诗句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