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有三体,一为五十四字,二为五十五字,三为五十六字,均双调,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蒋氏《九宫谱目》入越调,辛弃疾词《杏花风》。此调微近《端正好》,坊本颇多误刻,今以六字折腰者为《端正好》,六字一气者为《杏花天》。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杏花天 · 春思
闷来凭得阑干暖。自手引、朱帘高卷。桃花半露胭脂面。芳草如茵乍展。 烟光散、湖光潋滟。映绿柳、黄鹂巧啭。遥山好似宫眉浅。人比遥山更远
杏花天 · 重午
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
杏花天 · 咏汤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 停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紫檀晕浅香波细。肠断垂杨小市
杏花天
。 《杏花天》是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散曲,属于“中吕宫”。全诗共四句五韵,每句五个字,押平声韵。“杏花天”为词牌名,此调与《杏花天》同。 作品原文:杏花天。春色满园芳树里。莺啼处、绿阴浓密。落红无数飞来地。风度轻盈飘渺。愁损翠黛双蛾低敛。醉倚阑干,斜阳暮雨。 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春天花开的美丽画面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淡淡的忧伤情绪。 杏花天:春色满园芳树里
杏花天 · 借朱希真韵送司马德远
把杯莫唱阳关曲。行客去、居人恨局。屏山似展江如簇。不见尊前醉玉。 鹃啼处、怨声裂竹。问后夜、兰舟那宿。帛书早系征鸿足。肠断弦孤怎续
杏花天
梦魂飞过屏山曲。见依旧、如花似玉。天寒翠袖依修竹。两点春山斗绿。 披衣起、闲愁万斛。正月澹、梅花照屋。重温绣被薰清馥。不管明烧画烛
杏花天影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杏花天
有三体,一为五十四字,二为五十五字,三为五十六字,均双调,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蒋氏《九宫谱目》入越调,辛弃疾词《杏花风》。此调微近《端正好》,坊本颇多误刻,今以六字折腰者为《端正好》,六字一气者为《杏花天》。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