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肇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伯孺在品尝完满林香荔支后所作。诗中描述了荔枝的美味和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 1. 六月七月苦烦蒸,袒衣跣足头鬅髺。病肺消渴同茂陵,故人相遗玉壶冰。 2. 函开未开香腾腾,黄衣绿鬟娇自矜。广颡丰颐薄如缯,轻绡初解脂肤凝。甘液沁口不可胜,方山此种天下称。 3. 浮江百里青丝縢,香色虽减犹崚嶒。野人雄饕擅绝能,斯须劈尽玉山崩。敲诗莫厌挑残灯,浮生踪迹殊无恒。 译文: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天香国色夺燕支,妆镜台前哦新诗。纤纤素手为君擘,翠袖红缯双斗奇。吴中杨梅色如土,仙种应须出悬圃。冰雪曾看工史图,姓名尽入端明谱。" - 注释:此句描绘了荔枝的香气和美丽,以及诗人在妆台上吟咏新诗的情景。诗人用“纤纤素手”和“翠袖红缯”来形容女子的细腻和华丽,同时引用了“吴中杨梅色如土”来强调荔枝的美丽。最后两句提到荔枝曾是神仙种,被记载在历史文献中,也暗示了它的珍贵
诗句输出: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译文输出: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清澈的河流映照着水中的彩色砂石。 注释解释:洛水,指黄河的支流。春日斜,形容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水面上。清浅,水流清澈且不深。琼砂,指水中五彩缤纷的砂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时分的景象,诗人站在洛水桥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诗中通过“洛水桥边春日斜”一句展现了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和宁静
春怨 长信多春草,愁中次第生。 君王行不到,渐与玉阶平。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宫女们的忧愁和对君王的期盼。诗的开头“长信多春草,愁中次第生。”描绘了长信宫外的春日景象,长信宫作为皇帝的寝宫,象征着皇权的中心。然而,这里的春草却引起了宫女们的愁绪。春草的生长象征着生机,但在这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宫女们的心情却是忧愁和不安。“次第生”意味着这种忧愁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消散的
【释义】 秋月中,团扇被月光怜爱地照着,西风怕吹坏绮罗。帐帷低垂,不忍看到银河。 【注释】 团扇:圆形的扇子,古代用它来扇风。绮罗:美丽的丝织品。云母:一种矿物,因色白似云而得名。银河:指牵牛星和织女星。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怨诗。诗人以月亮为媒介,巧妙地把闺中的思妇和天上的明月联系在一起,抒发了对远人不能归家的哀怨之情。 第一句“明月怜团扇”,是说月亮怜惜着那团扇。这里用了拟人化的写法
驱车入云烟,连山齐雪色。 怪禽作鬼啼,枯树如人立。
纷纷红紫斗浓妆,正色犹存一树芳。 金屋正宜藏玉貌,绿衣何用怨黄裳。 栖枝莺鸟浑无辨,对酒鹅儿别有香。 若待三秋摇落后,千头羞杀洞庭霜
石室倚岩隈,松门锁不开。 仙遗蝉蜕去,人间马头来。 草没阶前地,床滋雨后苔。 丹台双白鹤,犹逐紫云回。
谷里三家市,仍为暴雨淹。 逢人无汉语,入馔有戎盐。 溪钓青鳞小,村沽白酿甜。 乱峰相对晚,空翠满茅檐。
沧海复瀛洲,凄凉忆旧游。 河流无日夜,人世自春秋。 蜃气晴成市,鸿声晓近楼。 客心如木叶,憔悴不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