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正
注释:山寺的僧人求我写一幅草书,但我却不愿意。因为山人酷爱山中的生活,不愿离开山林到人间来。不如我跨上白鹤飞上青天,那样我就能像闲云一样自在地飘荡。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写山寺僧人向自己索求书法作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叵奈山人酷爱山”,诗人用“叵奈”一词,表达出对山中僧人的无奈。诗人认为,山中僧人虽然生活清苦,但热爱山林,不愿离开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北海诗降神 神有生兮奠玄坤,当一隅兮司帝藩。朝渺滢兮势弥尊,量庞鸿兮纳污浑。 含混元兮肆吐吞,云其蒸兮雨所喷。佐媪神兮生物蕃,遐明德兮报祀存。 神兮神兮降吉蠲。 注释: - 生:存在、出现 - 奠:安放、安置 - 玄坤:玄冥之坤,指大地或宇宙的本原 - 司帝藩:掌管帝的领域 - 朝渺滢:早晨清澈的样子 - 弥尊:极为尊贵 - 量庞鸿:体积庞大如鸿雁 - 云其蒸
诗句:南山登高 忽惊佳节是重阳,旋买村醪旋拨忙。 烂醉已拚明日了,任他人笑使君狂。 译文:忽然发现重阳节正是这个重阳节,买了村里的美酒又忙着处理事情。我已经喝得烂醉,明天再喝也不迟,让别人去嘲笑我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日重阳节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诗人感叹时光飞逝,感慨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他通过饮酒来消解忧愁,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诗中的“烂醉”和“明日”等词语
注释: 南寺的僧人在求我的草书。 我懒散惯了,喜欢清闲,所以很自在,山门刚刚到就非常高兴。 僧人的卷轴上写满了字,仿佛是在与僧人再结缘。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向作者索求书写草书的情景以及他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首联“习懒投闲性自便,山门才到便欣然。”描述了诗人自己慵懒的性格,喜欢清闲的生活
以下是对《丁亥南山登高》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赏析,望您满意: 1. 诗句解读: - 南来作牧近三秋:“作牧”指的是担任地方官或管理畜牧业,“三秋”则是指秋季,这里指秋天已经过去很久。 - 碌碌何曾展一筹:“碌碌”表示忙碌,“展一筹”意味着展示出一丝成功或成就。整句的意思是,忙碌了很长时间,但并没有真正展示出任何成就或进步。 2. 译文对照: - 南山登高:在秋天的南山上登山。 -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写作手法及赏析。解答本题需要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从标题、作者、注释、诗句和译文、以及写作手法等角度分析。本诗第一句“巧将墨汁染鹅溪”,用“染”字写出了范宽的画技精湛高超;第二句“远势高分近却低”,描绘了画面远近高低不同的效果;第三句“忆昔天坛坛上望,日精东畔月华西”,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的手法。 【答案】 巧用墨色染鹅溪(巧妙运用墨色来表现)
注释: 南寺僧人求草书:南寺的僧人在求取草书。 脱帽南山政事馀,无禅本性亦如如:脱下帽子站在南山上处理政事之余,没有禅宗本性也像那样。 前身不是山僧化,肯与山僧作草书:你前世不是成为山中僧人的人,怎么会愿意给山中僧人写草书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南寺僧人求取草书一事的回应。诗人以“脱帽南山”起兴,暗示自己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纷扰,可以自由自在地处理政事。然后
诗句:漫随时俗一登高,回首乡关正郁陶。 译文: 我并非是山野之人,但忙中也懂得偶尔偷得闲来。当我回首故乡的时候,心情无比忧郁。为了公务,不得不离开故土,此时的心情更是如乱麻般缠绕。但是,我仍然可以借酒消愁,与战友们共饮,享受这份难得的轻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官员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思念。诗人以“漫随时俗一登高”开篇,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官场,却依然不忘家乡的情感。接着
诗句: 不是山人酷爱山,忙中谁解暂偷闲。 译文: 我不是喜欢山林的人,忙碌之中谁能暂时放松? 注释: 1. 南山登高:指登山望远,领略自然之美。 2. 不是山人酷爱山:诗人自称并不是真正热爱山林的人,而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与山林为伴。 3. 忙中谁解暂偷闲:在这繁忙的生活中,谁能暂时放下工作,享受片刻的宁静和悠闲呢? 赏析: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自嘲。他并非真的热爱山林,而是被生活所迫
诗句原文: 又是登高第二回,功名心事已全灰。 此时偿却山灵债,明日放歌归去来。 译文注释: 又是一年重阳节,我再次登上南山。 功名利禄的心愿早已破灭,如今只为偿还山神的恩情。 明天我将放声歌唱,回归自然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登高的诗歌。诗人在这一天感慨自己的功名利禄已经全部破灭,只剩下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他通过与山神的对话,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