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正
【注释】 丁亥:古代用干支纪年的方法,“丁亥”为丁未年的亥月亥日。 南山:指长安附近的终南山。 第二回:指第二次登临终南山。古人有“登高必赋”的习惯,这里借指仕途失意,不能一展宏图。 功名心事已全灰:功名之心已尽,灰心丧志。 偿却山灵债:还清了对山林的欠债,即摆脱了官场的烦恼。 明日放歌归去来:明天就唱着欢快的歌儿回家去。归去来:归隐田园。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的《登科后》
诗句原文: 又是登高第二回,功名心事已全灰。 此时偿却山灵债,明日放歌归去来。 译文注释: 又是一年重阳节,我再次登上南山。 功名利禄的心愿早已破灭,如今只为偿还山神的恩情。 明天我将放声歌唱,回归自然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登高的诗歌。诗人在这一天感慨自己的功名利禄已经全部破灭,只剩下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他通过与山神的对话,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
海角天涯西复东,十年心事若飘蓬。 故园松菊荒芜尽,却向莆阳号醉翁。 注释: - 海角天涯西复东:形容诗人四海为家,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 - 十年心事若飘蓬:比喻诗人多年来的心情如随风飘荡的蓬草,不定不牢。 - 故园松菊荒芜尽:指诗人回到故乡后,看到家乡已经荒废、破败的景象。 - 却向莆阳号醉翁:诗人在异乡漂泊多年后,回到了家乡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并以“醉翁”自诩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异乡多病未归身” - 关键词:异乡、多病 - 注释:此句表达诗人因长期居住在外地,身体多病而未能返回故土。"异乡"指的是诗人不常居住的地方或远离家乡的其他地方,"多病"则描绘了诗人身体状况不佳,需要调养。 - 译文:身处他乡,身体多病,尚未能回到自己的身边。 第二句:“无奈偏惊节序频” - 关键词:无奈、节序 - 注释:"无奈"意味着一种不得已、无可奈何的情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重点把握关键句的含义。理解古诗的内容时要注意结合题目所提供的注释和关键词分析,要结合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诗人的情感以及写作背景来理解。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春日小园景色。第一句写诗人在郡斋闲步赏玩,杖藜徐行,春意盎然,游兴不减。“杖藜徐步”点出题中的“观”,表明了作者闲逸的心境。“一日千回不厌频”写诗人观玩小园景物,流连忘返的情景
蜜脾香引暖风微,古木苍松子各飞。 怪底儿曹窗外噪,隔林收得满笼归。 注释与赏析: - 蜜脾:指的是蜂蜜。 - 香:此处形容蜜脾的香气四溢。 - 暖风微:春风温柔且略带暖意。 - 古木苍松子:描述树木苍老而枝干挺拔,其上结满了松果。 - 各飞:各自飞翔。 - 怪底儿曹:奇怪为何会有如此喧闹。 - 窗外噪:指鸟儿在窗外吵闹。 - 隔林:隔着树林。 - 收得满笼归:形容收获颇丰,将鸟儿一一捉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一、第一句: 山柘春深饶野蚕 - 注释:山柘指的是山中的柘树。柘树在春天里,其枝条繁茂,容易吸引野蚕。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里山柘茂盛的景象,为下文野蚕的出现作了铺垫。 二、第二句: 暖风薰拂已三眠 - 注释:薰是一种香气扑鼻的东西,这里指春风。“三眠”可能是指春眠,也可能是说野蚕已经连续睡眠了三次(春三月)。 -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莆阳郡斋观物有感”,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分析其运用的手法,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 “苍鹰寻食掠疏篱,乳雀惊飞乱人帷”意思是:苍鹰在寻找食物时,猛扑到稀疏的篱笆上,乳麻雀受惊后,四处乱飞。“苍鹰”“乳雀”都是诗人所写,以“苍鹰”“乳雀”来比喻自己的境遇;“掠疏篱”“惊飞”是写“苍鹰”与“乳雀”的动作
题邢克宽太守梅花 美人家住古罗浮,铁石肝肠不解愁。 羌笛一声清梦破,也随春色到苏州。 注释:邢克宽:即邢宥(公元1021年—公元1065年),字元凯,洛阳人,北宋名臣,宰相邢恕之子,官至尚书右丞、集贤殿大学士。梅花:指王安石诗中的“梅”和梅花开后的景象。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梅花的坚韧不拔,不畏风霜,在春天里盛开的美丽景象。诗人用“美人家住古罗浮,铁石肝肠不解愁。”描绘出梅花的坚韧品质
【注释】: 过东昌东徐太守同年:经过东昌时,与东徐太守的同年相聚。东徐太守即东徐知州,东徐知州是苏轼的同榜进士。 万里边沙恰放还:万里之遥的边塞,刚刚被放还。指苏轼在密州任上,曾因事得罪,出知齐州(今山东济南)。后改知徐州,不久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诗当作于元祐二年(1087)至元祐四年(1089)间。 玉堂不许著疏顽:翰林学士院中不允许那些疏狂怪癖的人存在。 道途未了东南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