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边沙恰放还,玉堂不许著疏顽。
道途未了东南债,又向闽天去看山。
【注释】:
过东昌东徐太守同年:经过东昌时,与东徐太守的同年相聚。东徐太守即东徐知州,东徐知州是苏轼的同榜进士。
万里边沙恰放还:万里之遥的边塞,刚刚被放还。指苏轼在密州任上,曾因事得罪,出知齐州(今山东济南)。后改知徐州,不久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诗当作于元祐二年(1087)至元祐四年(1089)间。
玉堂不许著疏顽:翰林学士院中不允许那些疏狂怪癖的人存在。
道途未了东南债:指作者还未偿还东南地区人民的债务,意谓他仍心系百姓疾苦。东南地区包括今江苏、浙江、皖赣、闽浙等地,当时东南多战乱,人民生活困苦。东坡自密州移守杭州,途中经江西、安徽等省,又从杭州移守湖州,此诗当作于此际。
又向闽天去看山:福建是东南一隅之地,这里泛指闽地。苏轼曾在福建做过官。诗人以“看山”来表示对故乡的怀念。闽山指福建的山,闽地有福州、泉州、建州(今福建建瓯)、延平府(今福建南平)等地,其中尤以福州、泉州两地最为著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人赴福建任职的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勉励和祝福。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他对友人的关切和厚望,也体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
首句“万里边沙恰放还”,意思是说诗人刚从遥远的边疆返回,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接着第二句“玉堂不许著疏顽”,意思是说诗人在翰林学士院中不被允许那些疏狂怪癖的人存在,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失望。然后第三句“道途未了东南债”,意思是说他还未完成对东南地区的责任和义务,仍然心系百姓疾苦。最后一句“又向闽天去看山”,意思是说他又要去闽地看看那里的山水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