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景晶荧散彩霞,白云中是广成家。
群山缭绕青屏合,一水萦回玉带斜。
古殿有基还草色,断碑无字半苔花。
苍松两两岚光外,疑见轩辕旧翠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特别是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中的景物特点。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这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或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及社会价值等;最后扣住标题、作者、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
游崆峒山(其一)
金景晶荧散彩霞,白云中是广成家。
群山缭绕青屏合,一水萦回玉带斜。
古殿有基还草色,断碑无字半苔花。
苍松两两岚光外,疑见轩辕旧翠华。
【译文】
金色的阳光在晚霞中闪闪发光,白云之中就是那广成的家。
群山围绕着像青色帷幕一样的山岭,一条小河像玉带一样曲折蜿蜒。
古老庙殿残留着青苔的痕迹还有残砖断柱,石碑上没有文字只有半片苔藓。
苍劲的松树远远地耸立在山岚之外,似乎看见了远古帝王轩辕的旌旗。
【赏析】
首句“金景”与“晶荧”二字,描写了晚景中的太阳。夕阳余晖照映着天空,把天边染成一片金黄色,而那云朵也变成了金色,仿佛被夕阳镀上了一层金粉似的。这两句写景很工巧,以金、晶、荧三个词来修饰夕阳,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日落时分的景色。
次句“白云中是广成家”,点明地点。广成家,即广成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史记》记载他居崆峒山。此处用广成子作为背景,暗示诗人所游之地正是崆峒山。这一联写景,既写出了日暮时分的景色,也暗指了诗人游览的地点。
三联写山势。“群山缭绕”、“一水萦回”都是形容群山环绕的样子。“青屏”比喻山峦叠嶂,如同青色的帘子一般。“玉带”比喻溪流曲折如玉带。“萦回玉带斜”,意思是:溪水曲折如玉带般流淌。此二句描绘了一幅群山环抱、水流蜿蜒的画面。
尾联写山中景物。“古殿有基还草色,断碑无字半苔花。”意思是说古代的殿堂已经只剩下基基了,上面长满了野草;断碑上面没有字迹,只有一半被苔藓遮住了。这两句写山中古迹。“古殿有基还草色”,说明这里曾经是宫殿,但现在已经破败不堪,只能从残留的基座知道它的存在;“断碑无字半苔花”,则更增添了山中的荒凉之感。
尾联写山中植被。“苍松两两岚光外,疑见轩辕旧翠华。”意思是:山中松树苍翠茂盛,远看就像两位仙人站在山风中。“轩辕旧翠华”指的是黄帝。传说轩辕黄帝曾到崆峒山巡猎,留下了黄帝的遗迹。这句诗写山中景物,表现了山中景色的秀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崆峒山的美丽风光,通过对晚景、云雾、山川、古迹等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