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崆峒胜不磨,洞天天下数无多。
弯环冈阜眉横黛,重叠峰峦髻涌螺。
石榻静宜行倦卧,仙桥危待酒醒过。
广成已化轩辕逝③,未炼神丹奈老何。
“游崆峒山(1) 其六”:
万古崆峒胜不磨,洞天天下数无多。
弯环冈阜眉横黛,重叠峰峦髻涌螺。
石榻静宜行倦卧,仙桥危待酒醒过。
广成已化轩辕逝,未炼神丹奈老何。
注释:
- “万古崆峒胜不磨”:指崆峒山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美景名扬四海,历经万年依然美丽如初。
- “洞天天下数无多”:指天下的名胜之地不多,而崆峒山则是其中之一,具有独特魅力的洞天福地。
- “弯环冈阜眉横黛”:形容崆峒山的山势弯曲环绕,岗阜连绵起伏如同女子的眉毛般柔美。
- “重叠峰峦髻涌螺”:描绘了山顶的山峰重叠,如同少女的发髻上涌动的螺髻,给人一种生动形象的感觉。
- “石榻静宜行倦卧”:指在石制床榻上休息时感觉非常安静舒适,适合疲倦后休息。
- “仙桥危待酒醒过”:暗示这座桥梁如同仙境一般,等待着酒醒之人经过。
- “广成已化轩辕逝”:引用古代神话中广成子的传说,表达了对逝去的仙人的怀念之情。
- “未炼神丹奈老何”:借用道家修炼的概念,表达了岁月流逝无法挽回的无奈。
赏析:
岳正的《游崆峒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崆峒山的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
诗人以“万古崆峒胜不磨”开篇,强调了崆峒山作为一处名胜古迹,其独特的自然风光经久不衰,历经万年仍然保持着它的魅力。这里的“胜不磨”既体现了崆峒山的古老,也传达了一种恒久不变的美丽。接着,诗人用“洞天天下数无多”进一步强调了它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让人更加向往这片神秘之地。
接下来的句子,“弯环冈阜眉横黛”和“重叠峰峦髻涌螺”则通过视觉上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山水相连、峰峦叠翠的美丽画卷之中。这些词语不仅描绘了山的形状和轮廓,也赋予了它们生动的形象和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鲜活和动人。
“石榻静宜行倦卧”一句则转向了对人的感受和心理的描述。这里,“石榻”不仅是一个物理存在,更是一种心灵休憩的象征,它为疲惫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而“行倦卧”,则是对人们旅行劳累后的归宿感的写照,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美好愿望。
最后两句,“仙桥危待酒醒过”和“广成已化轩辕逝”,则将主题从自然景观转向了历史和文化。其中,“广成已化轩辕逝”引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广成子的故事,意指这位仙人已经离世,但留下的足迹和影响却永远流传。这种写法既富有哲理又充满深情,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此诗通过对崆峒山风景的细致描绘和对其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动人的情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