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益
【注释】 萧寺:指寺院。 苦楝:即楝树,落叶乔木。味辛,可作调料。 未归:尚未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寺院中写的。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时分,打开寺院的门,走出寺门来到外面,只见暮色中的雨景。第三句写庭院中的景色,灯焰在风雨中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芒。第四句是写庭院里的景象,桄榔叶已经暗了,黄梅天到了,还没有回家。 “萧寺”是佛教寺庙。僧人住在这里,白天诵经念佛。傍晚时分,诗人来到寺庙
【注释】 禅房:佛教的讲经说法的地方。元度:许元二的字。芭蕉:一种植物。 【译文】 清晨随清梦忆中条,傍晚倚东林倍寂寥。 想托寄给贤良旧元度,可堪听雨滴芭蕉。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禅房中怀念朋友许元二的两首绝句。第一首写清晨随梦忆中条,傍晚倚东林倍寂寥;第二首想托寄给贤良旧友元度,可堪听雨滴芭蕉。 诗一开头“朝随清梦忆中条”,以“梦”起笔,表现了诗人对许元二的思念之情。“朝”字点明时间
【注释】 江门饯别:在江门前送行。江门,地名,今属广东。有客西归载酒从,离杯一掷恨重重。有客指送行者,西归指向西归去的客人。载酒,携带着酒。从,跟随。一掷,一次投出。恨重重,指离别之恨重重。帆飞影尽沧江破,水色遥连若简峰。帆飞,帆影高悬,飞向高空。沧江,指长江。水色遥连若简峰,指江水与简山相连。若简峰,指简阳。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写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诗的开篇“有客西归载酒从
【注释】 修篁台榭俯通津:在幽静的竹林中,高耸的楼台亭榭俯视着通往京城的通津。 西归别梦频:指诗人频频地梦见自己从西边归来。 惆怅倚阑文酒地:惆怅地倚靠在栏杆上,喝着文酒。 月痕还待旧时人:月光还期待着旧时的人。 【赏析】 《和黄门侍郎思京师诸弟》为作者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冬所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临怀古,遥望京华。“修篁台榭俯通津”是说高大挺拔的竹林下,有巍峨壮丽的台榭
【注释】 别:告别。樵叟:砍柴的老头儿。移时:一会儿。岐路:岔路口。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在荒原上采药,偶然坐在樵夫旁边歇息,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和与世无争的心态。次句写诗人从樵夫那里得知,他要去难寻之处采药。三句写离别前的情景,诗人正想找个地方去寻访难寻的地方,没想到在岔路口遇到了久别的樵夫;四句写告别后的心情,西风中乱动的鬓发,说明诗人已经很久没有理发了
小睡 方书倦阅废长篇,却扫眠云只块然。 最恼残阳不相量,穿帘还到石床边。 注释: 小睡:在午休或休息时短暂的打盹。 方书:这里指方志。 倦阅:因读书而感到疲倦。 废:废弃。 长篇:篇幅很长的文章或书籍。 却扫:推开门。 眠云:云雾。 块然:孤独的样子。 最恼:非常讨厌。 残阳:夕阳。 不相量:不适当,不合适。 穿帘:透过窗帘。 石床:石制的床头。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午休或休息时短暂的打盹
注释: 石坂霞流逼太清,瑶台长自护题名。 羽衣道士游何处,锡响峰前白鹿惊。 注释: 石坂(jiān):山间的小路。霞流(yún liú):云霞流荡。太清:指天空的极高处。 瑶台: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处。长自:始终,一直。羽衣:道家修炼者的服装,此处泛指道士。 锡响:道教用语,用锡做的乐器发出的声响。峰前:山峰之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仙境图。首句“石坂霞流逼太清
【注释】 高人:隐士。晓出:清晨外出。未曾还:不曾返回。石竹菖蒲:两种香草。自作闲:自己觉得清雅闲散。安得:如何能。云函,传说中神仙所乘的云雾之车。玉检:《史记·扁鹊记》载扁鹊进见秦太医,有神力,“请以死病为试,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太医以为妄,乃取鼠炙之,须臾尽熟,此即“玉检”也。三绝:这里指《兰亭集序》、《黄庭经》、《心经》。重关:重重关卡。 【赏析】 这是一首访友而不遇的诗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作答时,首先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情感等,最后进行评价,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春来苦旱百忧并”的意思是:春天到来,却遭遇了干旱和各种烦心的事(同时)发生。 “伏枕犹增感物清”的意思是:伏在床上还感到万物清新。 “近得田畴好消息”的意思是:最近从田间获得好的消息。 “小池疏雨白莲生”的意思是:池塘上稀疏的细雨中荷花盛开。 【答案】
越堠二首 驿程临堠(hòu ,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土台)堠(hòu ,古代传递军情的土台)临溪,九曲风烟迥不迷。 过了石桥到地,浮云暝鸟隔城低。 注释:越堠:古时在山路上每隔十里或二十里设立一个土台作为传递军情的标记,称为“堠”。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从一越堠走到另一越堠的情景。驿程:古代驿站中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地方。九曲:形容山间曲折盘旋,回环往复。迥不迷:一点也不迷惑。过至石桥:走过石头桥。题柱地